晴日满窗银杏黄 难得半日诗花香
——洛小开展儿童诗课题教研活动
乡野的风穿过银杏林,一路唱着冬之恋曲。大朵大朵的阳光绣满了窗子,日光下的人,心田也便开出了花。
为进一步推进童诗课题的深入研究,12月4日下午,洛阳中心小学童诗课题组骨干教师和部分语文老师在三区四楼会议室参加了儿童诗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副校长朱伟主持,学校邵小武校长、戴鸿副校长参加活动。作为洛小督学,区教研室张新东校长全程参加活动并作指导。
沈华芳老师首先执教了五年级童诗课《水里的居民》。她由“我最喜爱的水中生物”为话题,和学生边聊天边引出第一首童诗——王立春的《鱼啊》,她引导学生在读中悟,以悟促读,感受水中鱼儿的本领奇特、自由自在,有时候又令人联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弹涂鱼,它们敢于追梦,爬向高处去看风景。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诗,学生一次次地感受着弹涂鱼的与众不同,教师又巧妙地引导学生感悟到家的温馨,追梦的路再远,也不要忘记身后有自己的家,那里才有真正的自由与温暖。在逐层递进的感悟中,学生理解《对蚌来说都无所谓》这首诗就非常到位,他们读出了蚌的淡定,对生活的坦然面对,都需要平和的心态。可以说,沈老师选择的童诗都是具有一定哲理的,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童诗学习别有深意。
朱丽英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童诗课《好奇的童年》,她用“猜盒子”的游戏牢牢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与思维,与学生合作,巧妙地完成了一首童诗《盒子的秘密》。所选的几首诗都极富童趣,符合中年级学生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年龄特点,她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学习“联想”的创作方法,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仿写了《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一诗。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展现的小阵地,创作起来也各有特点。
张新东校长在听了两堂童诗课后,充分肯定了洛小在童诗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中付出的努力,他说,两位老师所选的童诗已然系列化、主题化,一堂课选诗有哲理,一堂课充满童真童趣,充分展现了洛小脚踏实地进行童诗教学研究的成果,更鼓励洛小语文教师仰望星空,追求理想,不断实践,形成特色的脚步永不停止。之后,张新东校长更是细致详尽地指导老师们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令所有老师受益匪浅。
窗外大风四起,窗内暖意融融。这难得的半日齐聚,令洛小更加坚定了要走童诗研究之路。这一路诗花,为孩子而盛开,更用用心的语文教育而美丽。
(洛小通讯组 撰稿:臧明艳 摄影:臧明艳 审稿:邓瑞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