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儿童诗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组工作总结
(2016.3—2015.6)
儿童诗专为少年儿童创作,切合他们的心理特点,适合于他们阅读欣赏。让儿童与儿童诗亲密接触,给学生创造一个诗意盎然的氛围,利用一切时机,让诗歌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让他们的童年充满诗情诗意,让童诗成为孩子与梦想世界的对话,是我校开展童诗课题研究的目的。本学期,学校继续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儿童诗教育的策略研究》为主题,多形式、多层面地开展了儿童诗研究活动,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创作儿童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现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 加强理论培训,厚实研究底蕴
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推进,课题组成员对于童诗教育教学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主张。学期初,课题组制定了本学期课题计划,建议老师们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儿童诗相关理论素养,从书籍、网络、培训等多种途径厚实研究底蕴。学校也购置了一些相关书籍发放给老师们阅读。
二、 扎实开展活动,笃定研究步伐。
1、开展研讨活动,扎实推进研究。
在生机盎然,溢满芬芳的初夏,洛阳中心小学又一次举行了儿童诗课题教学研讨活动。6月3日上午,儿童诗课题组成员相聚一堂,观摩了两堂童诗教学展示课,再次领略了儿童诗教学的神奇与魅力。
活动中,马云燕和邵丹华两位老师分别带来了四年级的《最美的笑》和三年级的《风》两节童诗课,两位老师非常用心,亲切的教风,精妙的设计博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马云燕老师的课以“笑”为主题,巧妙地将一家三口的笑、果实的笑、湖泊的笑美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事物的笑却是同样的美好。邵丹华老师的课则以“风”为切入点,向大家展现了四季的风各有特色,各有别样的风情。又以找“风”引导孩子们仿写童诗,演绎了诗意、灵动的课堂。两堂课虽风格迥异,但都散发着浓浓的诗香,并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学诗的灵性。课堂上,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享受到了童诗精粹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
课后,马云燕和邵丹华两位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她们设计这堂课的一些想法,总结了上课的得失。听课的老师们也畅所欲言,纷纷针对这两节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朱伟副校长围绕本次活动作了总结性发言,他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是“音、诗、画”的和谐统一,是自由灵动的思维和诗意的语言的统一,为课题组的老师们作了很好的示范。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意味着洛小的童诗课题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洛小语文课堂变革及学校童诗特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 童诗大赛获奖,放飞诗歌梦想。
“童心里的诗篇”中国江苏首届全国少儿诗会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承办,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扬子江》诗刊、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省朗诵协会等共同协办,参与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2万余所中小学校。第二届“童心里的诗篇” 少儿诗会中,洛小苔花诗社耿佳同学的童诗《打瞌睡的冬爷爷》获得三等奖,臧明艳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第四届王晟中国儿童诗大赛中,李婧文同学的《等待童年》获得优胜奖。常州《翠苑 艺》杂志刊登了整版洛小童诗作品,邵源同学的《一圈一圈的云》等9首童诗发表于该杂志。
3.积极撰写论文,收获诗教喜悦
认真扎实的儿童诗活动背后,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在不断思索、总结,并撰写了多篇儿童诗教学论文。臧明艳老师的《儿童诗,点亮一盏心灯》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顾丽芳老师《幸福栖居诗意田野 盛放诗花美丽一片》等4篇论文获区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臧明艳老师《以诗解文,领略别样的人生价值》获二等奖。
三、继续探索思考,完善研究内容。
通过本学期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继续探索思考,使研究步伐更快更稳。
1、进一步与中少成长(北京)公司合作,洛小童诗课题组将走进北京,为多所学校进行童诗课程的培训。
2、期待专家引领。专家的引领能使课题研究更上一个新台阶。下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邀请专家来校,对课题活动进行全面地指导,更好地推进课题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