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儿童诗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组工作总结
(2014.2—2014.6)
儿童诗所表达的是儿童对生命的敏锐的感觉,也是人类一种向上和向前的展望。一切优秀的儿童诗,其核心的部分都是爱,爱自然万物、爱生命、爱自己生长的土地。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极为一致。本学期,学校继续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儿童诗教育的策略研究》为主题,多形式、多层面地开展了儿童诗研究活动,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创作儿童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现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研究任务,突出研究重点
本学期分别组织对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全体成员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加深课题组成员对儿童诗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整合语文课与童诗课的教学方法,使课题组成员更好地掌握实施儿童诗校本教材的方法。同时继续完善本课题的网站,给全体成员提供学习研究与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本阶段围绕研究重点,推广、实施儿童诗校本材料,帮助孩子通过阅读儿童诗优美的语言,感受纯美的意境,从而拓宽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语言素养,使他们拥有温暖、向上的情感。
二、开展多彩活动,徜徉童诗天地。
1、开展研讨活动,唤醒童趣课堂。
3月26日上午9:00,学校在二区四楼会议室开展了儿童诗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课题组组长臧明艳主持,周婉平校长、戴鸿副校长全程参与活动。
课题组的金兰娟和沈华芳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童诗研讨课《动物猜猜乐》和《童年记忆》。金老师的教学以赏为主,寓教于乐。整堂课以“童诗乐园玩游戏”为活动切入点,精心为一年级的小朋友选取了八首动物童诗《小兔子》、《小螳螂》、《萤火虫》、《小松鼠扫地》、《蚊子》、《猫咪》。活动以闯关的形式,巧妙地让小朋友们通过童诗认识了这些动物们的外表、声音、动作和食性,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爱动物的天性,使得课堂平添了许多童真和童趣。
沈老师的教学别具匠心,她为孩子们铺开了一幅童年的画卷,让孩子们一起回味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台湾儿童诗人林焕彰作品突出一个“趣”;方素珍的作品突出一个“爱”;沈老师还与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童诗,并把收集到的大量生活素材巧妙地进行集中展现,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创作儿童诗的欲望。课堂中,同学们边说边写,用诗歌的形式与他人一同分享童年的喜乐。
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说课,课题组骨干教师一起互动探讨。朱伟老师高度赞扬了沈老师的童诗教学。沈老师的整个童诗教学流程清晰明确,使听课教师获得童诗教学课型、学生获得童诗美的熏陶。课堂中教师展示自己创作童诗这大尝试,也对学生的创作起到了激励作用。朱老师又从童诗的形式、意境和语言美,童诗与语文课的差别这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朱丽英老师从营造活泼氛围、猜谜激发兴趣、文字体会内涵和课件制作生动这四方面高度评价了金老师的童诗欣赏课。
6月5日上午,学校又一次在二区四楼会议室开展了儿童诗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课题组组长臧明艳主持,学校周婉平校长、戴鸿副校长参加活动。
课题组的顾静飞和臧明艳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四年级童诗研讨课《花的城》和《童诗里的声音》。臧老师将我们带进了飘满花香的花的城,顾老师带我们走进了充满奇妙声音的童诗世界。臧老师从自己一直在研究实施的花卉儿童诗微课程入手,课前带着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花卉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课上通过让学生继续赏读花卉儿童诗,感受童诗中表达的细腻情感。与众不同的是,臧老师还带领学生分享了本班孩子所创作的花卉儿童诗,让学生感受到花卉的美好和童言的纯真。
而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顾静飞老师的教学充满童诗趣味,孩子们通过游戏和童诗欣赏,充分感受到象声词的奇妙作用。顾老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声音的美,在积累了众多象声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诗意的语言仿写儿童诗,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说课,课题组骨干教师一起互动探讨。朱伟老师高度赞扬了臧老师的童诗教学。臧老师本身的素养和爱好使她能上出有诗味的课,童诗精致的语言、绚丽的幻想和真挚的情感,让学生和作者心灵产生了共鸣和呼应。而后,课题组姜唯婷老师点评了顾静飞老师的课。顾老师已能基本把握住童诗的框架,而她选择的是有趣的声音,学生在课堂中说说、唱唱、动动很开心,教学很成功。建议后面创作部分降低难度,让学生通过规整的童诗结构进行再创作,使教学效果更好。
2、主题诗画创作,展现童年风采。
6月初,学校组织五年级学生参加了以“童年”为主题的儿童诗配画创作比赛。内容可以是童年的喜怒哀乐,可以是童年生活中天马行空的幻想,可以是童年里遇见的一只漂亮的甲虫、一朵好看的野花,也可以是童年即将结束的小小烦恼……总之,只要是自己的童年故事、童年体验、童年心情,都可以把它化成童年的诗句。本次活动,尽管安排在忙碌的六月,但认真勤勉的五年级语文老师还是非常重视,共上交了78份儿童诗配画作品。而且经过此前几次儿童诗比赛后,学生的创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老师们平时的引导和指点是密不可分的。经过儿童诗课题组老师的认真评审,一共评出了39首获奖儿童诗和40份获奖绘画作品。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儿童诗的喜爱之情,也为第二本儿童诗集的编写作了准备。
本学期在课题组员的努力下,儿童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常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14年度“放飞梦想”优秀童谣征集活动中,我校苔花诗社孩子们创作的儿童诗在全市数千首中小学童谣、诗歌作品中脱颖而出,周敏《蚂蚁的梦想》、宋乐怡《诗歌发芽了》获得了一等奖,韦千《芽》获得二等奖,张盛辉《我认为……》、王敏《礼物》、姜科《儿童节礼物》 获得三等奖,贾安琪《校园里的柚子树》梅梦沂《豌豆花呀》姚煜《送衣服》获得优秀奖。王珍培《喇叭花》、朱秦瑜《童年的回忆》发表于《武进日报》。学校儿童诗组稿被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录用。课题组的各位成员都积极撰写儿童诗教学论文。
暑假期间,安徽萧县的校领导来我校参观交流,对我校儿童诗环境布置与活动开展情况大为赞赏,表示今后要与我校开展儿童诗方面的校际交流活动。课题组部分成员利用暑假将收到的250多首学生创作的儿童诗进行了筛选、归类,初步形成了第一本学生诗集。
三、继续探索思考,加快研究步伐
通过本学期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继续探索思考,使研究步伐更快更稳。
1.继续研究儿童诗丰富的课型。
2.完成第一本儿童诗集的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