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儿童诗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组工作总结
(2014.9—2015.1)
儿童诗是写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它以明朗的语言、饱满的情感、飞腾的想象与和谐的韵律深受儿童的喜爱。它贴近儿童纯真、质朴的本性,满足儿童好奇的天性与强烈的求知欲望,更能在审美、情操方面给儿童以积极有益的熏陶和启迪,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学期,学校继续以《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儿童诗教育的策略研究》为主题,多形式、多层面地开展了儿童诗研究活动,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创作儿童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现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 加强理论培训,厚实研究底蕴
本学期分别组织对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全体成员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加深课题组成员对儿童诗的认识,使课题组成员更好地掌握实施儿童诗校本教材的方法。同时继续完善本课题的网站,给全体成员提供学习研究与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9月22日,我校有幸邀请到著名儿童诗人王宜振老师来校为全体语文老师进行讲座。活动由课题组组长臧明艳主持,副校长戴鸿、朱伟全程参与。
首先,王宜振老师给大家作了主题为《我心中的诗歌教学》的讲座,讲座围绕一线语文老师比较关心的“教材中的诗歌应该怎样教”等问题展开。王老师以专业的角度为立足点、以具体的诗歌为范例,从新诗教学要引导孩子自由地联想、新诗教学要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新诗教学要教会孩子全新的发现、新诗教学要培育孩子真实的情感、新诗教学要寻找孩子独特的感受等五个方面引领老师们从全新的高度与视角重新思考诗歌教学的方法。
片刻休息后,课题组核心成员和王老师进行了一个主题为“儿童诗的指向”的互动。老师们提出了自己在教学儿童诗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王老师热情、细致地进行了指导。他强调,一定要引导孩子阅读经典的诗歌,让经典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孩子的诗歌,从而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儿童诗的欣赏与创作特别崇尚自由,教师无需过分在意孩子是否创作出优秀的童诗,引导孩子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享受美好的语言、纯净的思想,让他们在课堂与生活中都被诗意环绕,这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王宜振老师的讲座令课题组老师受益匪浅,而这样的理论培训,也厚实了课题组的研究底蕴。
二、 开展多彩活动,一路诗花绽放。
1、开展研讨活动,扎实推进研究。
11月5日上午,学校在二区四楼会议室开展了儿童诗教学研讨活动。活动由课题组组长臧明艳主持,戴鸿、朱伟两位副校长参与了活动。
秦霞老师执教了童诗研讨课《奇妙的动物王国》,把大家带进了一个充满奇妙想象的动物童诗世界。秦老师引导学生欣赏了多组相同动物,但不同构思的童诗,进行了多个拓展思维,放飞想象的练习,让孩子们反复体会写诗技巧,不断积累灵感,最终当场创作出许多奇妙灵动的动物童诗来。教学中,秦老师不但带领学生一起奇思妙想,还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创作的一组描写螃蟹的童诗,老师的奇特想象更加激活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点燃了写诗的热情,纷纷创作出令人称奇的好作品来。
课后,秦老师进行了说课,戴鸿校长高度赞扬了这堂童诗课,认为秦老师的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比较接地气,所选的童诗和设计的练习都充满巧思和趣味,特别符合学生的口味,教学方式活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学生学写童诗有非常大的帮助。随后,臧明艳及其他课题组老师也纷纷点评了秦老师的课,并互动探讨了各类童诗课的课型。臧老师鼓励老师们结合学生特点,上出适合学生、适合老师个人风格的有思想、有特色的课型。
最后,臧明艳老师就下阶段的儿童诗研究活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
11月18日下午,学校在二区四楼会议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儿童诗教学研讨活动。邵小武校长、戴鸿、朱伟两位副校长,以及横林片各校语文骨干老师参加本次研讨活动。
秦丽娜、柴丽君和顾丽芳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二、三年级童诗研讨课《下雨啦》、《水果们的晚会》和《秋天的树叶》。秦丽娜老师带着大家欣赏、朗读《欢迎小雨点》、《雨滴》、《会挠痒痒的雨点》和《动物的雨伞》四首儿童诗,把大家带进了雨季的梦幻童诗世界。柴丽君老师引导大家从多种角度观察水果,进行了多个拓展思维,放飞想象的练习,把大家带到了“水果们的晚会”上。顾丽芳老师带着大家跟随季节的脚步,在儿童诗的世界里畅游,去观察自然的奇妙,把收集到的大量的生活素材——银杏叶、枫叶、梧桐叶、松叶,巧妙地进行一一展现,让学生捕捉心中的灵感,并呈现了自己创作的童诗,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创作的欲望,创作出童趣纯真的诗歌。课堂中,同学们又说又写,当堂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来。三堂课各有侧重,一幅幅色彩丰富的画面,一首首优美婉转的乐曲,让课堂沉浸在诗情画意中。孩子们眼神灵动,诗性迸发,课虽结束,却意犹未尽。
课后,三位老师进行了说课,胡星燕、朱丽英、臧明艳三位老师进行了主要评价,其余参加活动的教师们一起互动探讨。最后朱伟副校长高度赞扬了这三堂童诗课,认为三位老师的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比较接地气,所选的童诗和设计的练习都充满巧思和趣味,特别符合学生的口味,教学方式活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媒体采用生动恰当,对学生学写童诗有非常大的帮助,实现了课堂的高效,也给大家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阅读点亮梦想,诗歌伴我飞翔。
11月24日中午12:00,学校抽取三年级开展了“阅读点亮梦想,诗歌伴我飞翔”童诗整班朗读比赛,为此,学校教科室、教导处特地邀请了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音乐素养和童诗教学经验的领导及老师担任了此次评委工作。
为了这次朗读比赛,教师准备积极认真,同学们也个个精神饱满。比赛时,孩子们朗读正确、流利,声音响亮;语速恰当;语感、表情把握准确;感情恰如其分。各班学生儿童诗的朗读水平均有了一定提高。
3、参加童诗比赛,收获诗花朵朵。
8月,课题组将收集、整理的优秀儿童诗作品进行投稿,参加了第二届王晟中国儿童诗歌节大赛。宋乐怡同学获得了少儿组一等奖第一名,邵源同学的《读诗》和殷艺纭同学的《幸福的小黑虫》获得了诗歌大赛“优胜奖”,洛小也获得“优秀组织奖”9月27日,我校师生赴上海参加了颁奖典礼。
同时,学校组织参加了常州市2014年“放飞梦想”童谣创作大赛,获得了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三个优秀奖,而洛小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翠苑》杂志的编辑称洛小的童诗“富有童趣,想象奇特,语言美好”,为阴沉的天气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11月14日上午,洛阳镇政府宣传科陪同武进电视台记者来到洛小,采访了获奖的师生。随后,臧明艳老师带着记者参观了洛小的校园,看到楼梯上大幅的诗意彩绘,读着三院文化长廊上的一首首童诗,记者感叹道:“孩子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一定会成为心生美好的人。”
12月11~13日,新体系作文教学研究共同体学术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举办了“全国首届新体系作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全国千余人汇聚一堂,参加本次盛会。课题组臧明艳老师执教的儿童诗创作课《花的原野》在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非常亲切地肯定了她的教学设计,认为她把童诗创作的种子播撒到了孩子的心中,让一群毫无童诗基础的孩子在短短一堂课的时间里认识童诗,创作童诗,从语言到内心,都发生了神奇而珍贵的变化。
本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第二届江苏省少年诗歌节大赛,五(5)班梅梦沂《豌豆花呀》、四(5)班周子皓《思念》获得二等奖,1月17日,秦霞、臧明艳两位老师带领获奖学生,赴南京艺术学院参加诗歌节颁奖典礼。学校获得“诗歌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本学期在课题组员的努力下,儿童诗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秦霞、柴丽君老师的论文获区一等奖,金兰娟、臧明艳老师的论文获区二等奖,徐丽红、蒋志芬老师的论文获区三等奖,顾静飞老师的课件《童诗里的声音》获武进区软件评比二等奖,其他各课题组成员也都积极撰写儿童诗教学论文。学校8个班级的儿童诗组稿被武进教育网学生园地录用。大部分班级的儿童诗阅读、创作氛围浓厚,许多班级已经有了自己的童诗作品集。臧明艳老师整理、汇编了第一本优秀学生儿童诗集《苔花盛开》。
三、继续探索思考,加快研究步伐
通过本学期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需继续探索思考,使研究步伐更快更稳。
1、继续完善校本材料。随着老师们对校本材料逐渐熟练运用,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它,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都将更深入地进行。在此基础上,也将整理、汇编优秀儿童诗教学设计。
2、期待专家引领。专家的引领能使课题研究更上一个新台阶。下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邀请专家来校,对课题活动进行全面地指导,更好地推进课题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