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学校首页
工作指南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6.3—2015.…12-11
课题组工作计划 (2016.9—2017…12-11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6.3—2016.…05-24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5.9—2016.…05-24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5.9—2016.…04-20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5.2—2015.…04-20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5.3—2015.…01-13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4.9—2015.…06-08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4.9—2015.…06-08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4.2—2014.…06-08
最近更新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儿童诗教学11-08
小学语文中的儿童诗教学(转载)06-21
童诗读写:激活每一个儿童的创意天…05-08
儿歌、童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04-12
小学低年级儿歌教学策略研究 (转…04-12
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创编儿童诗03-27
喜报03-12
小学英语诗歌教学初探03-11
洛阳小学开展语文微课课题期初工作…02-28
洛小开展儿童诗实践研究课题工作会…07-02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课题网站>>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儿童诗教育的策略研究>>专题培训
童诗读写:激活每一个儿童的创意天赋
发布时间:2019-05-08   点击次数:   作者:李亚兰   来源:原创

 

童诗读写:激活每一个儿童的创意天赋

【内容摘要】

开展童诗教学能促进第一学段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相关实践研究,梳理了1-4册语文教材中的童诗韵文,并收集课外的优秀诗篇,设计出八个童诗赏析切入点,感悟语言表达的创意之美。继而根据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以及语言发展特点,开展童诗教学五部曲,从“好听的童诗”入门,带领学生学习“好念的童诗”、“好写的童诗”、“好玩的童诗”、“好评的童诗”,使学生在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丰富了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第一学段 儿童诗 创意表达

儿童诗是指儿童自己创作的或成人专为儿童创作的诗歌。它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童诗教学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研究儿童诗教学在第一学段中对儿童创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入学初期的学龄儿童语言表达以口语为主,表述时往往较为繁琐,而童诗的赏析能令他们感受到语言精练的妙处。通过反复的吟诵、品读、仿写和创写等方式能逐步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童诗中妙趣横生的构思、天马行空的想象总是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优秀的童诗作品能唤起儿童的灵感,解放他们的创造力,促使他们创作出成人所望尘莫及的精彩作品。在读诗与写诗的过程中,提升了创意表达的能力。

一、充分挖掘童诗形式与内涵的稚趣之美

绚丽多彩的儿童诗很多,灵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奇妙的构思等特点吸引着小读者乃至成人的眼球。但每一首优秀的儿童诗必然有一处自身最大的特点。把握这一特点进行赏析,就是吸收到了这首童诗的精髓,是赏在了关键处,学到了关键点。系统梳理1-4册语文教材中的童诗韵文,收集课外的优秀诗篇,挖掘出不同的创意表达点,在教学研究中至关重要。总体而言,相对于古诗和成人诗歌,童诗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形式和内涵的稚趣之美——稚朴、有趣。具体来说,可以从一下几个层面开展赏析:

1.排列美是一种创意表达

要引导学生走进童诗,欣赏童诗,创作童诗,必须先认识童诗。在第一学段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诗韵文随处可见。比如,在学习拼音的阶段,每一课后就编排了一篇小童谣。像《轻轻地》、《猜一猜》等,短短几行却工工整整,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正式以课文形式出现的第一首童诗《四季》,则更能体现童诗的排列美: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这篇课文由四句话组成,对于刚接触文本的儿童来说会有一定的阅读难度。而当它变成一首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一短行一短行的排列让它立刻拉近了与小读者间的距离。四个小小的段落有一种方方正正的美感,读起来也显得格外轻松。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样的文体就是诗,诗是分行写的,它的语言可以很简短,三言两语能成诗,三行四行也是诗。这样就为以后的童诗赏读及写作打下了基础。

2.节奏美是一种创意表达

儿童诗拥有跳跃的节奏、音乐的美感。像《比尾巴》、《小小竹排画中游》等许多诗歌童谣,读起来韵味十足,节奏感强烈,体会这一创意表达的美感时重点落在反复诵读上,应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正确停顿。如:“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有的诗句隔行或每行结尾时有押韵,即韵母相同的特点。学生已学完拼音,可以自主找一找诗的韵脚,体会押韵能让诗读起来更动听。当然,这一点只需要学生初步了解,在创写等环节中不一定需要人人做到。

3.语言美是一种创意表达

儿童诗的语言既浅显易懂,又充满了美感。如叠词、象声词的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烘托都能促进儿童诗的表达充满创意和美感。如《哪座房子最漂亮》这首诗中,“宽宽的”、“青青的”、“白白的”这些叠词令诗中的小学堂描写得非常美丽,读起来也很好听。在教学时应作为品读的重点。在《欢庆》一诗中,“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这样的诗句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用“田野黄了,枫林红了。”和文中

对比,引领学生发现诗的语言让田野、枫林变得充满了生机,把枫树的叶子比作火红的诗句

旗帜就显得更形象了。这样的表达很有创意,也可以激发学生拓展思维,创编出这样灵动的诗句。

4.想象美是一种创意表达

儿童诗往往富于想象和联想,在童诗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比如第三册课本中的《假如》一诗,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用奇妙的“神笔”为世界添了一笔笔温暖的色彩,做了一件件令人感动的好事。引导学生读诗后可以想想: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用它画什么,或者进一步拓展想象空间:以《假如》为题,你还有什么奇思妙想,课外童诗——林焕彰的《花和蝴蝶》中说花是蝴蝶,蝴蝶也是花。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花和蝴蝶都有着美丽的色彩,相似的外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诗的关键处赏析,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展开合理的联想,就能产生创意表达了。

5.思维美是一种创意表达

儿童诗中多一些思考的意味,这样的表达不仅充满创意还能引人思索。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植物妈妈有办法》这样的科学童诗。在引导学生读懂诗中蕴含的知识的同时,更可以关注语言的表达,作者把这些平常的小知识,例如“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以怎样生动的语言告诉大家了。这是创意性的思考,这样的思考过程值得我们去揣摩品味、仿照学习。

6.情感美是一种创意表达

有的诗情感性特别突出,在字里行间中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比如:《我多想去看看》、《鞋》、《一株紫丁香》等诗就能充分体现情感美的创意表达。《我多想去看看》一诗的结尾用了“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样反复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中小朋友很想去北京看看的强烈愿望。“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是《一株紫丁香》中的诗句,作者把绿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想象成了孩子们为老师唱歌,这是情真意切的表达,饱含深情的想像。这样的表达有感染人的魅力。

7(意境美是一种创意表达

有的童诗意境优美,在精巧的构思中,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例如第三册选读课文《四季的脚步》、第四册选读诗歌《春的消息》。“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溪水唱起了歌儿/——叮咚,叮咚,/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春天小溪解冻、花草生长,夏天蝉儿唱歌??这些四季的特点被拟人化的表达渲染得特别美丽而富有生机。引导学生品味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创意表达,也能从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谐趣美是一种创意表达 8.

童诗是充满情趣的文学作品,天真质朴的语言中浸润着童真。有的童诗读起来,就让人忍俊不禁,那幽默生动的表达免不了让人开怀而笑。例如丁云创作的《电冰箱》一诗:“你的本领真不小/把冬天藏在肚子里/这一点谁也做不到/可爸爸的本领比你高/拔下插头/你的冬天就不见了”。 电冰箱能够把东西冷藏起来。诗人抓住了这个特点,说它有神奇的本领,就是把冬天藏进肚子里。多有趣的发现啊~要写出谐趣美的作品,除了要善于观察生活外,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并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总之,在整理第一学段的童诗教材及选取部分课外童诗进行补充时,要充分抓住童诗的关键特点引导学生赏析。在选编课外儿童诗时,遵循以下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步拓展的原则: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歌)、“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歌)、“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歌)等途径扩大儿童诗的阅读量。?日积月累的原则。

二、好玩入手,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趣写童诗,提升创意表达力

我们可以根据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及语言发展特点,开展童诗教学五部曲。在童诗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从“好听的童诗”引入学习

童诗往往是朗朗上口的,它鲜活明快的节奏、有滋有味的韵律为我们带来听觉上的美好享受。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绝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阅读文本。所以开学初的日子里,结合习惯的养成教育、拼音教学等可以有意识地采用童诗导学的形式,把这些学习内容巧妙地摆进童诗里,使学习过程更为趣味化,也为之后的童诗教学奠定基础。例如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读书姿势的要诀均可摆在童诗里。而拼音教学难点,例如三拼音的拼读口诀,当j、q、x和ü相遇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可借用好听的童诗引导学生加深记忆。而在老师示范朗读好听的童诗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也对童诗渐渐产生了亲近感。

2.从“好念的童诗”进一步培养兴趣

当许多童诗变得耳熟能详,当学生学会了拼音并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时,他们便会对念童诗跃跃欲试。老师在课堂上或课余的固定时间培养学生读诗,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每周早读安排十分钟“诗歌诵读时间”,确保充足的诗歌诵读时间。一方面关注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画面美;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童诗阅读量,为诗歌创作准备了充足的素材和写作能量。

3.从“好写的童诗”深入童诗学习的天地

这里所谓的“好写的童诗”是指指导学生研读名家名作,通过赏析后学习创作思路,从仿写起步。每周上一节童诗教学课,围绕一个学习主题,选一组相同题材或具有相同语言表达特色的诗作进行赏读,感受童诗的语言魅力,继而进行仿写练习。

(1)同题异构——话“创意”

童诗作家往往在生活中能发现别具一格的童诗题材或借小题以独特视角创出大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同题异构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意表达的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欣赏台湾作家林焕彰写的《都是他不好》、丁云写的《风》等名家之作后,可以指导学生从诗作中感受风的特点,体会风的变化,从名家作品中获取灵感,感受语言特色,继而从不同角度创

写《风》的童诗。比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春天的风吹在脸上,/痒痒的,/就像小狗伸出舌头,/在轻轻地舔我。/”这首题为《春风》的小诗,有着孩子们非常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像这样充满童真的小诗还有很多,如《淘气的风》、《风娃娃》等都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小题”大作。

(2)移形换影——显“创意”

精彩的童诗能通过赏析,令人眼前一亮,比如这首题为《爆竹》的诗,这样写道:“生气时的妈妈,/是一个快要点燃的爆竹, / 爸爸一碰,/就炸了~/”

那么在生活中高兴时的妈妈又是怎样的,生气时的“我”又是怎样的,借助名家诗作,指点学生移形换影进行仿写也不失为童诗教学的一种好方法。有位学生就写出了这样一首关于《爸爸》的诗:“爸爸开心时,/像喜鹊一样,/眉飞色舞地说不停。/爸爸生气时,/像打雷一样,/左邻右舍都能听到。/”生活中熟知的人或物很多很多,但运用别具一格的描写方法却能令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这也正是童诗启迪的魅力所在。

(3)诗中有画——亮“创意”

诗的特点不仅在于它的短小精炼,也在于它的形式丰富。把长长短短的诗句按一定的形状排列开来,一首童诗便俨然成了一幅有趣的图画。例如陈木城写的《瞌睡虫》,整首诗的排列横过来看,像一只瞌睡虫在脸上爬。特别是诗中的两个圆圈,像两个大大的鼻孔。诗写的是瞌睡虫,诗的样子也是瞌睡虫,排列方式非常新颖。学生欣赏到这样的作品时,便感觉妙趣横生。而童心中蕴含的蓬勃想象力也被油然激发,一首首好看的图画诗就这样边玩边写着诞生了,有玉米形状的“玉米诗”、小伞形状的“雨伞诗”。对于孩子们来说把童诗的内容与图画的形式结合起来,是一种快乐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

(4)花草含情——添“创意”

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生活中的锅碗瓢盆,一旦在写作时被赋予人的灵性时,就被写活了。例如雪野写的《夏日的风》,把风儿写成了一个粗中有细的大哥哥,读起来很有童趣。在童诗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写法的运用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使学生的想象丰富起来,手中的笔灵动起来。

教学流程: 真情赏读 资料收集 精读领悟 缘情而发

4.从“好玩的童诗”激化脑力震荡

学生有了模仿改编的经验,个性创作就会水到渠成。低年级的学生特别适合在玩中学习。所以童诗教学不妨也以玩一玩的方式来开展。生活中好看、好闻、好吃、好用、好玩的??什么都能写进诗里。我们带学生在校园内看看春天的美景,感受夏天的火热,闻闻秋天的芳香,玩玩冬天的雪花。还利用学校组织的春秋游活动、运动会等各种活动,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五味。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写出有声有色的童诗来。

创意抒写教学流程: 观察操作 思维发散 情感激发

5.从获“好评的童诗”中激发创作热情

学习期间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的评价。学生每一次的诗作,老师及时修改点评,家长参评,再发送到博客上,供大家交流点评。每月评选“优秀诗歌”、“小诗人”,以好书或诗集作为奖品。设置班级“诗歌秀”,定期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同学共评共赏。定期举行童诗朗诵欣赏会,朗诵学生优秀作品,感受诗歌的魅力。所有评价按星级制记录。

星级 阅读积淀 创作表达

一星级 能读通读顺诗作 敢于创作,语句通顺 二星级 能读通都顺诗作,能基本读懂诗作含义 语句通顺,想象独特

三星级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能读出诗的节奏,语句通顺,想象独特,有一点韵味和

读出诗的情感 意趣

总之,只要激发了孩子对童诗的兴趣,听好、读好、学好、评好童诗,教学就自然开花结果。童诗教学五部曲是一个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过程,每一环节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润物于无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获得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在精彩丰富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了能力。

三、让每一个儿童体验成功

学生通过学习童诗,产生了较强的表达兴趣,丰富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碰到这样的

作业练习:“雪花从天空飘落,好像 。”学生能突破传统思维方式,从多方位的感官体验出发,写出妙趣横生的佳句。如“雪花从天空飘落,好像凉凉的薄荷糖。”“雪花从天空飘落,好像一枚枚有趣的徽章。”“雪花从天空飘落,好像冬爷爷剃下的白胡子。”学生在学习童诗的过程中,开拓了表达的思路,迁移至写作中,促使综合性写作能力获得增强。班级整体写话水平也获得提升。

今后,我们应该更系统化、多维度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达到增强其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 徐冬梅,《亲近母语 爱上写作》,长春出版社,2010.03

[3] 丁云,《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与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4] 邵龙霞, 《儿童也能写作——读写互动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8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