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大师宗白华说过:“我们不一定要做诗,但我们的心中不可没有诗意、诗境。”人生因诗意而更精彩,每个学生在学诗的同时也在学做人。所以诗歌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更是人格的完美塑造。学诗的学生谈吐优雅,举止文明,内心充满了爱,举手投足洋溢着诗意的芬芳。但是,目前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没有充足的诗歌供学生诵读、赏析,所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适时地开发了以《开发实施儿童诗欣赏与创作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课程中精选了很多名家诗作,以及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在每周的诗歌校本课堂上研读赏析。“童诗”校本课程也有相应的检测评价和呈现方式,如每学期都会组织诗歌朗诵会、诗歌创作比赛、诗歌展览等活动,以推动“童诗”校本课程的有序进行。
一、优美诗歌朗诵,景语伴情似天籁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只有熟读成诵,才能悟情析理。“童诗”校本课程中选择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诗意的语言。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给他们什么样的语言,他们就会养成什么样的语言习惯。孩子的童真童趣用语言表达出来本来就是一首首灵动精美的小诗,再加上诵读赏析“大家文豪”的诗文,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有更快的增长。诗歌的美就在于它的韵律感,非常适合小孩子诵读,只要教给孩子读诗抓“诗眼”,就可以领悟诗中蕴含的感情,而且小孩子富有幻想,对诗的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伸向更远的地方,在朗诵的时候能传递出更特别的感觉。
如在一次诗歌朗诵赛上,有个学生选的是《浪花》:
白色的浪花是大海妈妈的娃娃,/总是淘气的在沙滩上玩耍,/天黑了也不回家。(学生一边朗诵,一边做出蹦蹦跳跳的调皮动作。)
月亮婆婆亮起了灯,/把浪花娃娃送回大海妈妈的怀抱,/大海妈妈轻轻哼起了歌谣,/浪花娃娃进入了梦乡,/不知梦到了什么,/嘴角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学生一边有感情的朗诵,一边似悠悠进入梦乡的样子,把“微笑”挂在了现场每一位听众的脸上。)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极富感情地表达着诗的内涵,诵读的时候,把所有评委观众都能感染,这就是小学生对诗歌的独到理解。只有把诗的语言用感情表达出来,才是读诗的最高境界,也是“童诗”校本课程开展的目的。当然,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诵读的程度不一,只要学生有勇气到台前试一试,就是成功的表现,老师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
二、诗歌仿写大赛,校园论诗显身手
学生对诗积累的多了,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始诗歌创作。初学写作时,可以用“仿写”的形式。选择一首内容简单,易于学生理解的诗歌,进行分析感悟,然后进行仿写同类的诗作。比如在“童诗”校本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汤锐的诗《等我也长了胡子》:等我也长了胡子,/我就是一个爸爸,/我会有一个小小的儿子,/他就和我现在这么大。//我要跟他一起去探险,/看小蜘蛛怎样织网,/看小蚂蚁怎样搬家。//我一定不打他的屁股喊:/“喂,别往上爬!”//我要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告诉他大公鸡为什么不下蛋,告诉他小蝌蚪为什么不像妈妈。/我一定不对对他吹胡子瞪眼:“去去!我忙着哪!”……//哎呀,我真想真想/快点长出胡子,/到时候,不骗你,/一定做个这样的爸爸。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格式和语言,用题目《等我也 》写一首小诗,看谁写的最好。很快,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写出了《等我也做了妈妈》主题是“我不会周末逼着我的孩子去上辅导班”;《等我也当了老师》主题是“我不会布置大量的作业,不会每周都考试”。虽然是模仿,但是学生能把生活中的苦闷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学习诗歌的效果。整个四年级仿写之后,几个教诗歌的老师一起评出优秀诗作,打印下发,让全校的师生都来读一读。这一活动既补充了校本课程的材料,还激发了全体学生学诗写诗的积极性。有写得比较好的诗作,还被推荐到《儿童诗》杂志,这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精神鼓励。
三、诗歌作品展览,姹紫嫣红来争春
“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展,要有相应的后续工作的跟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诗、背诗、写诗的欲望。学校定于每年的四月为“诗歌月”,取意于林徽因的诗《你是人间四月天》,每一位学诗、读诗的孩子都会如诗中所说“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每个学生都会如诗一般成长。诗歌作品的展览,更为爱诗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诗歌作品展,主题自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发散思维去寻找身边被别人忽略的“美”。越是奇特的视角,越具有创新性,然后用诗化语言表达,打造自己最好的作品。学生创作的时候还可以结合美术画,给作品打扮一番。我们会把每一位同学的诗作张贴在教室的廊道,门厅的两侧,让每一位经过的老师和同学都能读到你的诗。诗歌作品展览最后会评出诗歌创意奖、配画诗歌奖、优美诗作奖等。学生在这个活动中都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课余秘密创作,都想在诗歌展览会上独占最美风景。
“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展,营造了浓浓的诗意校园气氛,为孩子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学诗、写诗,变得更加美好善良,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间的真、善、美。所以,“童诗”校本课程应该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诗情飞扬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