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学校首页
工作指南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6.3—2015.…12-11
课题组工作计划 (2016.9—2017…12-11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6.3—2016.…05-24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5.9—2016.…05-24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5.9—2016.…04-20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5.2—2015.…04-20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5.3—2015.…01-13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4.9—2015.…06-08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4.9—2015.…06-08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4.2—2014.…06-08
最近更新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儿童诗教学11-08
小学语文中的儿童诗教学(转载)06-21
童诗读写:激活每一个儿童的创意天…05-08
儿歌、童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04-12
小学低年级儿歌教学策略研究 (转…04-12
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创编儿童诗03-27
喜报03-12
小学英语诗歌教学初探03-11
洛阳小学开展语文微课课题期初工作…02-28
洛小开展儿童诗实践研究课题工作会…07-02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课题网站>>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儿童诗教育的策略研究>>专题培训
诗的童心、童趣及教育性(二)
发布时间:2015-05-10   点击次数:   作者:顾静飞   来源:本站原创
诗的童心、童趣及教育性(二)
诗人、文学评论家 樊发稼
 
    接下来,就来谈谈童诗的童心和童趣。童心就是小孩子天真淳朴的心。说成人葆有一颗童心,就是指他有着儿童般的情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儿童文学作家是具有童心的人,他总是“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语)。童趣就是儿童情趣,童趣源于童心,童趣是童心的升华、童心的折射。童心是枝、是干,童趣是枝干上开出的花朵。近三十年前,我就说过:“汤里加一点味精,味道就鲜了,喝起来就可口了。我希望儿童诗里都有一点‘味精’,这‘味精’,就是健康的儿童情趣。”(注意:这“味精”即儿童情趣不能是人为地外加的,而是靠诗人对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握,对儿童生活的细致观察、体味)。柯岩的《小兵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写的实际上是小孩子的一种“军事”游戏。弟弟偷偷来到学校想知道哥哥的蓝帽子帽檐为什么总是掉下来,被“两个水兵” 抓住,说弟弟是“奸细”,当“首长”的哥哥立即下令将弟弟“枪毙”。弟弟当然不干,又哭又闹。这时“两个水兵”安慰弟弟:“枪毙是假的一点不疼。”——哥哥、弟弟以及“水兵”的所作所为,都是孩子特有的儿童心理即童心使然。浓郁的儿童情趣里,洋溢着孩子心灵的纯真和善良,以及他们可爱的性格特征。
下面我举一些低幼诗歌的实际例子来说明——   
                  
 两只小象                  
              常 瑞
两只小象河边走,
扬起鼻子鈎一钩。
就像一对好朋友,
见面握握手。
 
    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赞颂的是友情。鼻子是象的“手”,扬起鼻子鈎一钩,就像人伸出手来握一握。全诗押“ou”脚韵,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这是常瑞先生的一首遗作,如有高人能将最后一句改成七言三顿,效果定会更好。
 
   拉链                
              陈木城
 
天空,有一件蓝蓝的夹克
飞机飞过去——
把白色的拉链拉上了
 
大地,有一件绿色的外套
火车来来去去
把拉链拉上又拉下
 
我们家,是一件温暖的大衣
爸爸妈妈吵架时
把拉链拉开了
淘气的弟弟跑跑跳跳
把拉链拉上了
 
    把天空、大地分别喻为蓝色的绿色的衣服,将飞机、火车比作“拉链”,你想象一下就会觉得巧妙极了。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将家比作一件大衣,天真淘气的弟弟把大衣的拉链拉上了。
 
 捉 鱼                   
              陈清枝
到河里捉鱼 
河里没有鱼 
我们都变成鱼 
捉来捉去
 
    本来去河里捉鱼,可河里没有鱼。爱玩儿的孩子们便疯玩起来,你捉我,我捉你,玩起捉鱼游戏,大家好像都变成鱼啦。真正有趣的实际生活情境,有时就是一首快活的诗啊。
 
   雪地里的小画家         
                      程宏明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上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儿,
小狗画梅花儿,
小鸭画枫叶儿,
小马画月牙儿……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小熊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树洞洞里睡着啦!
 
    小动物在雪地上行走,踩出的脚印各不相同,就像小画家画出各不相同的图画。小熊冬眠,故缺席“画画”。诗篇呈现的画面清畅亮丽,诗句明白如话,却极有趣味,又有一定知识性。难得的艺术构思啊。
 
    去和来               
                   巩孺萍
花儿谢了
果子挂枝上
太阳落了
会出蓝月亮
冬天去了
春天就会来
可是
一年级靠窗的
那个座位上
我走了
会来什么样的
小姑娘
 
    诗人巧妙地用几个“具象”镜头,生动揭示了典型的幼童思维、孩子式的联想。“我”显然是一个想象丰富的小女孩。读来令人莞尔。
 
   妹妹的红金鱼          
                      巩孺萍
妹妹的红金鱼
养在鱼缸里
妹妹要出门
总是不放心
让谁来照顾
主意拿不定
想来又想去
选中小猫咪
“它最听我话
请它没问题”
 
    诗里的小妹妹心地善良,表现在她对小生命的热爱,也表现在她的天真不设防,以至于无条件信任她心爱的“小猫咪”。她还不懂得,对“鱼”来说,“猫”是不安全的。
 
第一次上学         
樊发稼       
 
背上
妈妈用土布缝的新书包
我一下成了
一个小学生
我乐不可支
第一次上学去
 
小河旁
柳树下
昨天还和我
一起捉迷藏的小伙伴
一个个站起来
放下未捏完的小泥人儿
好奇地向我张望
 
我朝他们
做一个快活的怪相
神气得
像个骄傲的将军
 
    这是一首小叙事诗,生动描画出一个村童首次上学的情态。小主人公身份的变化,使得昨天的玩伴们充满好奇、羡慕不已。“我”一个快活的“怪相”,把儿童特有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九十岁著名诗翁圣野盛赞这是樊发稼写得最好的一首儿诗。
 
   露珠               
            樊发稼
 
早晨,小花园里,
闪闪发光的露滴,
像美丽的珍珠
撒满了一地。
 
太阳升起来了。
咦,那一颗颗晶亮的露滴,
怎么不见了?
他们都跑到了哪里?
 
小草说:
在我绿油油的叶子里。
小花说:
在我红艳艳的花瓣里。
 
   把露珠比作晶莹的珍珠,这种比喻其实就是一种美丽的想象。诗的重点在最后一节:作者以童真而富于诗意的想象,深情颂扬了露珠甘于牺牲自己、滋润生命的默默奉献精神。
 
小鸟和果树             
                   胡木仁
冬天,
果树光秃秃的:
没叶,
没花,
没果……
 
小鸟,
站在树枝上唱歌:
像叶,
像花,
像果……
     冬天的果树叶子掉没了,光秃秃只剩枝条。小鸟飞来树枝上鸣叫,果树在鸟儿的歌声里活起来了;那彩色的小鸟,就像果树的叶子、花朵和果实。——多美丽的画面啊!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 波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你猜,我会飘落到
什么地方去呢?
 
我愿飘落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游戏。
 
我愿飘落到广场上,
堆个胖雪人,
望着你笑眯眯。
 
我愿飘落到妈妈的脸上,
亲亲她,亲亲她,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标题就很有诗意。首节的发问有“悬念”,二、三节的回答很切合孩童的天性。最后一节出人意外,也最感人。都说“母爱”是伟大的,其实“爱母”也极为可贵。 
 
    种太阳                   
                          李冰雪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北冰洋
一个挂在冬天
一个挂在晚上
到那个时候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都会温暖明亮
 
    太阳也能种吗?真是奇妙的想象!种出的太阳挂在南极、挂在北冰洋,挂在冬天、挂在晚上,好让世界到处温暖明亮。——这个愿望太美了。美的愿望必定出自美的心灵。
 
     床单                    
                          李德民
上面,印着花草的图案
它是铺在床上的春天
所以睡在上面时
我感到很温暖
梦是一只蝴蝶么?
夜夜都被我引来
有几次我从梦中笑醒
可能是那些小草
挠着了我的脚心
 
    睡在印着花草图案的床单上,感到春天的温暖。这种伴着想象而生的感觉很是新奇。“我”在梦中为什么几次笑醒?诗篇里说出的原因,能不让我们开心地笑起来吗!这是一首温暖、快乐的诗。
 
 冬爷爷捏红了弟弟的鼻子        
                          李昆纯
天空中,
一朵朵雪花,
在飘……
 
北风里,
一只只鹅鸟,
在叫……
 
大树下,
弟弟举起了弹弓,
在瞄……
 
惹恼了冬爷爷,
把弟弟的鼻子
捏红了。
 
    北风呼呼叫,大雪纷纷飘。诗人仿佛把我们带到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弟弟的鼻子不说冻红,而是说被“冬爷爷”捏红,多有趣的想象啊。冬爷爷为什么恼火,要“惩罚”弟弟?个中道理,请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妹妹的红雨鞋            
                               林焕彰
 妹妹的红雨鞋,
是新买的。
下雨天,
她最喜欢穿着
到屋外去游戏,
我喜欢躲在屋子里,
隔着玻璃窗看它们
游来游去,
像鱼缸里的一对
红金鱼
 
    读完诗,闭着眼睛想想:雨天里游戏的孩子脚上的红雨鞋,多像鱼缸里游来游去的红金鱼!这是一幅色彩鲜丽的图画。图画里跳动着诗人纯真的童心……
 
   狐狸考小鸡             
                 蒲华清
 狐狸见小鸡:
“小妹妹,小弟弟
我来考考你——
你们家,住哪里?
电话是多少?
门牌号是几……”
小小鸡,答狐狸:
“我知道,我知道,
就是不能告诉你!”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记住这句话是必要的。诗里的“小鸡”聪明、懂事、警惕性高,懂得“家庭的私密信息不能随便告诉人”的道理。
 
    刷一刷                   
               任小霞
牙齿
用牙膏刷一刷
就白了              
鞋子
用鞋油刷一刷
就亮了 
屋子
用涂料刷一刷
就新了
脸蛋
用微笑刷一刷
就美了
 
    前三节是铺垫,水到渠成地引出最后一节:诗的核心。微笑的脸是美的。人人脸上挂着微笑,没有嫉妒,没有争斗,有的是相互间的理解和爱,社会安宁、生活和谐。这有多美好啊。
 
    手套                    
                圣 野
一只手套不见了
另一只手套哭了
不知藏在袋里好
还是戴在手上好
觉得
非常的冷清
 
     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个突然失踪,另一个感到十分“冷清”,不知怎样才好,伤心地哭了。这种友情多么真挚。诗里说的是“手套”,指的是人。
 
 小乌鸦                  
             谢采筏
乌鸦乌鸦,
衔虫喂妈;
小时喂我,
老来喂她。
 
    小乌鸦喂老乌鸦,叫“反哺”。诗里的“我”就是小乌鸦、就是母亲的孩子。乌鸦尚且懂得反哺、孝顺年老的妈妈,何况人!诗仅十六个字,讲的是敬老爱老的美德啊。
 
 春 天          
             谢武彰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上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花,不知道自己就是
春天
 
    鲜花开,意味着春天到来。这样一个自然现象,诗人竟能编织出有声有色的情节予以演绎。“花,/ 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结句耐人寻味,所谓“当局者迷”是也。
 
 不能飞翔的鸟儿         
                       张晓楠
一棵果树
就是一只鸟儿
一片叶子
就是一片羽毛
 
这是一只
无法飞翔的鸟
它的羽毛
有时脱落
有时繁茂
 
在秋天里
这只鸟儿
会下很多很多的蛋
有的挂树杈
有的挂树梢
 
    这首诗,通篇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 文学巨匠鲁迅曾惊叹于儿童的想象,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请细细品味吧,把果树比作鸟,叶子比作羽毛,这种想象很新奇独特,又很形象化。
讲到形象,我多说几句。毛泽东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任何诗歌,包括低幼诗歌在内,都是诗人形象思维的结晶。诗歌靠什么发挥它的功能?靠的是情(感情、情愫)、理(思想、哲理)、象(意象、形象)。这也是诗歌的三个基本要素。情能感人,理可喻人,象则为诗之貌,诗以象示人。“两足不成鼎,缺象不成诗”,由此可见“象”在诗中的重要位置。对接受对象是幼儿的幼儿诗歌来说,“象”尤其重要,因为情和理是看不见的,需要去意会,而“象”则是可观、可触、可感的。因而“象”在低幼诗歌中的审美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例如台湾诗人林武宪的诗《鞋》:“我回家,把鞋脱下/ 妹妹回家,把鞋脱下/ 哥哥、爸爸回家/ 也都要把鞋脱下// 大大小小的鞋/ 是一家人/ 依偎在一起/ 说着一天的见闻// 大大小小的鞋/ 就像大大小小的船/ 回到安静的港湾/ 享受家的温暖”。家里的每一个人,一回到家里,都把鞋脱下,换上拖鞋,这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生活现象,可是诗人把每一双鞋看作是家庭成员的代表,鞋子摆放在一起,好像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在相互诉说着一天中各自有趣的见闻。诗人接着又把鞋子比作是大大小小的船(请注意:因为鞋子是大大小小的,所以船也是大大小小的),人(鞋)回到了家,就像船回到了“安静的港湾”。诗人就是这样抓住鞋的形象,又将鞋比喻为船(取其均可“装载”的共性,而鞋和船都是幼儿极为熟悉的事物),用非常平白朴素的语言,抒写出了一个和睦家庭十分融洽温馨的氛围,让孩子们通过对诗中情景的感受,联想和体会到自己家里的温暖。   
由“形象”再讲讲想象。诗是离不开想象的,低幼诗歌也不例外。我曾经在《学诗札记》一文中这样写道:“诗人哟!/ 请给我一根翎羽——/ 让我想象孔雀的华美;/ 请给我一片绿叶——/让我想象林海的广阔;/ 请给我一朵浪花——/ 让我想象奔腾的大洋;/ 请给我一颗砂粒——/让我想象博大的世界……”“是的,诗人的本领和重要职责,就在于——/ 用神奇的艺术之笔,轻轻叩开读者美妙的想象的门扉。”大家知道,鸟靠翅膀,才能在长空高翔;想象正是诗歌的翅膀,诗一旦失去翅膀,也就飞翔不起来。
讲了形象,再说说情感。如果说思想是诗的骨骼,那么情感是诗的血肉。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没有感情就不可能产生诗,缺乏情感的诗是无病呻吟,决不能打动人。不论是成人诗、儿童诗、低幼童诗,都一样。中国新诗泰斗艾青说过:“对生活引起的丰富的、强烈的情感是写诗的第一条件,缺少了它,便不能开始写作,即使写出来了,也不能感动人。”艾老说得很对,这也是他创作实践的经验之谈。高洪波的童诗《我喜欢你,狐狸》,大家可能是熟悉的。这是一首充满感情之作。它是由一则古老的伊索寓言《乌鸦和狐狸》生发而来,特别具有特色的是诗人一反伊索寓言原本的寓意,对原作中的两个角色的“正反”意象进行了位置变换,原来反面“人物”狐狸,成了抒情小主人公“我”深情赞美的对象。狐狸,长久以来一直都是狡猾、欺诈的形象代表,但在这首诗里,狐狸却是聪明、机智的化身,所以孩子通过诗篇,理直气壮地对狐狸说:“不管大人怎么说,/ 我,喜欢你!”这是与传统理念相悖的饱含儿童情感的一首童诗佳作。在过去很多传说、故事中,狐狸绝对是做尽坏事的反面角色,可是,如果像这首诗那样,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狐狸,就可以得出完全两样的结论,当然,要“推翻”一种固有的陈见,不尽需要有勇气,更需要绝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
这里我想强调一点:低幼童诗不是教科书。:低幼童诗对幼儿园娃娃和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教育,主要不是知识的教育(虽然有的幼儿诗歌里有知识的内容);低幼童诗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说教,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诗歌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来让幼齢儿童感悟(当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讲解启发),也就是说,低幼童诗对小朋友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学的方式、艺术的方式,而不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低幼童诗不能承担过多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它最主要的功能是要对娃娃们提供美好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启迪他们对真善美事物的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灵、生命(如小动物),热爱父母师长,要富有同情心,爱惜友情,爱家乡,爱祖国……这种“热爱”,侧重在感情上,而不完全是在理念上。这种美好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正像上面那封读者来信所说,至少“被诗滋养过的孩子不会口吐脏话,更不会用暴力对待他人”。      
    最后,我还想说一说这样一个意思:有人瞧不起儿童文学,称儿童文学为“小儿科”,低幼文学则更是“小儿科的小儿科”。毫无疑问,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儿童文学、低幼文学的重要性这里不必说了,我想说的是,创作儿童文学、低幼文学作品其实是很难的。已故前辈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幼儿文学作品虽是寥寥数十字、数百字,似乎可以挥笔一气呵成,实际上比三四千字的少年文学作品还难写。前者的构思工夫,文字工夫,它的艰巨性超越了后者,要求字字精当,篇幅不枝不蔓。加上思想性的形象化,需由表及里,则又要求“更上一层楼”,不作平面式的图解。整篇情节的生动,兴趣的浓郁,知识性的深浅浓淡配合得恰如其分,又需匠心独运。”
    我今天的讲座就拉拉杂杂说到这里,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不客气地批评。
                                           2012年11月20日讲于常州
(说明:由于时间关系,后半部分讲稿中举的一些诗例没来得及讲)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