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学校首页
工作指南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6.3—2015.…12-11
课题组工作计划 (2016.9—2017…12-11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6.3—2016.…05-24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5.9—2016.…05-24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5.9—2016.…04-20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5.2—2015.…04-20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5.3—2015.…01-13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4.9—2015.…06-08
课题组工作计划(2014.9—2015.…06-08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4.2—2014.…06-08
最近更新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儿童诗教学11-08
小学语文中的儿童诗教学(转载)06-21
童诗读写:激活每一个儿童的创意天…05-08
儿歌、童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04-12
小学低年级儿歌教学策略研究 (转…04-12
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创编儿童诗03-27
喜报03-12
小学英语诗歌教学初探03-11
洛阳小学开展语文微课课题期初工作…02-28
洛小开展儿童诗实践研究课题工作会…07-02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课题网站>>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儿童诗教育的策略研究>>专题培训
让每个孩子心中的想象之根发芽开花(转载)
发布时间:2015-02-25   点击次数:   作者:顾静飞   来源:本站原创
让每个孩子心中的想象之根发芽开花
转自“小蜜蜂儿童诗社”网站
 
[摘 要]“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因为低段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同情心和孩子式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都与诗人的气质相通。进行儿童诗教学对儿童语言发展和行为引导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在低段教学中进行儿童诗诵读、创作的引导,让每个孩子心中的想象之根发芽开花,大胆地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低段儿童    儿童诗教学    想象力
人们也常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笔者所在的学校将儿童诗教学纳入特色教学校本研究进行深度开发,我们认为,低段儿童诗教学应其特殊的年龄层次和语言发展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进行教学:
一、想象先行,用诗意的语言说话。
低段孩子具有丰富的联想力和奇特的想象力,这也是诗的天性,更是写出好诗的首要条件。我们经常听到年龄很小的孩子用非常纯真质朴、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说:“月亮跟我一起回家。”5岁的孩子说:“橘子的肚脐眼圆滚滚,栗子的大屁股很粗糙。”这些都是奇妙想象的语言表现方式。而到了年龄大一点,老师会觉得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枯竭。因此,我们应该抓住低年龄段孩子的想象优势,进行有效的训练。教给想象的方法,打开想象的大门,用简洁趣味的语言把想象再现出来。
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针对低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历,可以先进行物体的直接想象训练,比如水果、动物等基本物的训练。等孩子初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可以进行抽象事物的联想训练,比如观察气象、人物情绪等。
(一)直接的事物想象训练
进行直接事物的想象训练可以让孩子们接触物的实物、图片或词语,明白这是什么?它像什么?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比如看到“蘑菇”,学生会说想到了“伞”和“亭子”;看到“高粱”,会想到了“火把”、“红缨枪”、“一串串的小鞭炮”。这还是最浅层次的训练。最难的还是如何引导孩子想得深入,不单单关注物的形,还要关注物的色、习性等其他方面的内容。
比如教学“螃蟹”,孩子们首先想到了它像“娃娃头”、“ 大钳子的装甲车”、“ 身披铁甲、手拿利斧的武士”等。紧接着,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螃蟹走起路来是怎样的?”“你吃过螃蟹吗?它被烧熟以后是什么颜色的?”于是,对“螃蟹”,孩子们又有了更深入的想象:“骄傲的将军横行霸道。”“我想给它洗个热水澡,它就变红了”“最会脸红的调皮娃娃。”
(二)抽象的事物联想训练
当孩子们尝试了一段时间的最简单的想象方法训练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抽象事物的想象。因为这样的想象又高了一个层次,从思维角度上说,已不再是从这个物想到那个物的简单过程了,而是从物、图形、抽象的词汇、不可触摸的情绪想象到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称之为“联想”。
比如:教师随机画图形“○”,让孩子们说说这是什么?注意我们问的是:“这是什么?”而不是问:“这像什么?”“像什么”必须找到两者事物之间相似之处,思维容易约束。而“是什么”就鼓励孩子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只要有一丝联系都可以说。孩子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太阳”、“西瓜”、“笑脸”、“操场”……在学生表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得完整一点,如:“圆圆的太阳”、“ 餐桌上的西瓜”。日久天长,对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像这样的训练还可以是几个数字,从“0”到“8”联想是“0”在减肥,是腰带把“0”的腰抽紧了等。也可以是一种抽象图形,比如圆圈、半圆、波浪线等。这样层层深入似的想象,把孩子的想象能力充分地发挥了出来。同时也让孩子们享受到想象游戏的快乐,也为将来儿童诗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方法介入,用多样的形式写话。(先阐述概念,操作方式,成果)
很多低年龄的孩子常常能“一语惊人”,但这也仅仅局限在一句话或几句凌乱无序的话。而儿童诗的语言表达和格式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因此,如何让学生丰富的想象融于文字,还必须有方法的介入。针对低段孩子想法天真、模仿性强的年龄特点,比较常用的是以下四种教学方法:
(一)生命对话法
在儿童文学家的眼里,任何事物都是说话的对象,周围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跟它们亲切地交流。这是非常符合低段孩子的天性的。对话法力在体现孩子的独特视角和交流方式,面对面地跟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对话。有时候,孩子的童真稚言就是一首天然、原创的精彩小诗。
如:在开发主题诗《金鱼》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是采用直接对话的方式写诗。
“小金鱼,/你上课不认真听吗?/为什么你只会念‘O’这个字母呢?”(204班潘圣益)
“小金鱼,/你整天鼓着一对大眼睛在找什么呢?/哦,/我明白了,/原来你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大海。”(204班郑浩春)
“小金鱼,/你真没志气/没有自由/还那么悠闲。”(204班费哲妮)
“金鱼们,/你们怎么吃饭不排队?/是妈妈没教你们,/还是饿坏了?/那可不行!/穿着那么漂亮的泡泡纱裙,/你们可得注意形象啊!(204班张晨聪)
……
这些诗是孩子们隔着鱼缸玻璃观察了很久才有感受的,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适时点拨:“小金鱼长什么样啊?”“你就是其中的一条小金鱼,你会想什么呢?”“你有什么话赶紧对小金鱼们说吧!”
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会产生许多遐想,及时记录简短的话语,适时鼓励幼稚的想法,抓住一切可以深挖的语言契机,你将会收获十分令人吃惊的成果。当然,很多语言不可能是孩子信口编来,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随时的点拨和方向的引导。最好教师事先想出几条思路,不一定要成型的诗,以备学生在找不到方向或无法深入下去时进行提示。 
 
(二)课堂延伸法
目前,教学界还没有一本正规可操作的童诗教材可供参考,开发儿童诗的教学内容还必须根据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还与教师是否具有敏锐的诗感有关。可见,儿童诗的指导受时间和内容所限,因此借助各种途径拓宽儿童诗教学的途径和教学内容,是进行儿童诗教学研究的难点之一。
根据目前在用的人教版教材,可以初步设定三类课文进行教学的拓展延伸:诗歌类课文、补充材料的诗歌作品、阅读课文。对这些童诗或文章,我们可以进行仿写、迁移和拓展的训练。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课文《柳树醒了》,它的写法是“     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柳树      了。”课文学完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这个问题,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孩子们会告诉我们很多事物。口述中,只要把“柳树”改成别的事物,在另外的词语运用中,再斟酌一下,于是,一首首可爱的小诗就出来了。这个步骤就是简单的仿写。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写法的改变,就是迁移的教学。比如提供句式:“春天藏在哪里?”“春天送给大地妈妈一份见面礼。”事物不变,格式变化,就成了几首趣味不同、诗意不同的小诗来了。要相信孩子,孩子的眼睛里折射出的画面,比诗更蕴含深意。孩子的心,就是一篇童话。
阅读类课文,同样可以运用课堂延伸法进行儿童诗教学的渗透。如二年级的课文《窗前的气球》,孩子们特别喜欢文中的主人公“科利亚”,当学习完课文时,老师可以问大家:“如果你是‘科利亚’的朋友,你会怎么问候你的朋友呢?”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非常精彩,教师把这些方法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抓住一个主题跟“科利亚”“说说话”——对自己说的同时,将心中的话写下来。
不一会儿,孩子们纷纷交上了自己的作品:
 “科利亚,别伤心,/你的心情我理解。/我有一个好办法,/小小风筝飞啊飞,/飞到你的病床前,/祝你快快康复早回家。”(205班 吕耿)
 “科利亚,别担心,/同学们,想念你,/打个电话问声好,/寄张贺卡祝愿你,/早日回校来欢聚。”(205班 桂前进)
把儿童诗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那些经常因为没有内容,没有灵感的孩子们,走出写诗的困境,找到写诗的灵感,这是拓宽儿童诗创作背景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课外仿写法
课外仿写法也是仿写的一种办法。相比于取之课文内的佳作,它的优势是可以将课文外从古到今的国内外优秀诗作收之囊中。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指导能力和学生的创作风格选择适合的诗作进行模仿。这是现在儿童诗教学中用得比较多,也是很适合低段教学的一种方法。
如一年级童诗诵读教材中《摇篮》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飘,/鱼宝宝睡着了。
教师在领着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时,可以配上夸张可爱的动作,学生一下子被感染了。而后,教师可以再提供几个开头,让学生进行填空,如:花园是摇篮,/摇着(     ),/风儿轻轻吹,/(     )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     ),/歌儿轻轻唱,/(    )。3、4个学生说了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还有什么是摇篮。
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304班的孙珊珊小朋友写:
“书本是摇篮,/摇着字宝宝,/小朋友轻轻翻,/字宝宝睡着了。
铅笔盒是摇篮,/摇着笔宝宝,/小朋友轻轻放,/笔宝宝睡着了。”
304班的费哲妮小朋友写:
“河面是摇篮,/摇着荷叶宝宝,/水儿轻轻摇,/荷叶宝宝睡着了。/
荷叶是摇篮,/摇着莲蓬宝宝,/风儿轻轻吹,/莲蓬宝宝睡着了。/
莲蓬是摇篮,/摇着莲子宝宝,/蜻蜓轻轻飞,/莲子宝宝睡着了。”
一首好的儿童诗相当于一位好老师,它能引领着我们迈向更高的水平。我们可以学习它的写作结构,表达方式,甚至还可以学习它的某种立意。当然在诗作选取的时候,老师特别要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喜好和关注点。更应该带着孩子的眼光去选择,甚至也可以让孩子来选择。
 
(四)可爱夸张法
儿童诗之所以能这么强烈地吸引着我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个看似很平常很普通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中、笔下一下子却变得那么神奇和与众不同,这主要靠的是夸张的方法,把很平常的东西不断夸大或缩小,让它变得非比寻常。
如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以《生气了》为主题,先让他们观察各种事物生气时的样子,孩子想到妈妈生气了,老师生气了,风伯伯生气了……再分别说说他们生气时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把这些生气时的样子用简要地词语概括并板书,最后让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下来。
其中有两位小朋友写得特别有意思。
204班的王宇楠小朋友写:“雷公公生气了/他扒开天空的裤子,/“啪”的声响,/打得天空的屁股开了花,/天空再也忍不住了,/“哇”的一声,/放声大哭。”
这位小朋友把夏天雷雨前的情景写得多么生动啊!我想也只有孩子才能有这样的想象力,能把下雷雨前的情景与不听话时,被家长责打的情形联系在一起,多么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把孩子的天真无邪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身边经常会有一些语言夸张,个性俏皮的孩子说出与常人不同的话来,很多家长不能接受这样的“疯言疯语”,经常用“胡说八道”来回敬这样的孩子。下面的诗《妈妈生气了》也是夸张得离谱,但是相信你一定会忍俊不禁,深深感叹这个孩子大胆的想象力和个性的表现力。“妈妈生气了,/眉毛皱得像揉皱的被面,/鼻子像刚启动的火车头,/嘴巴像即将爆发的夏威夷火山,/整张脸像被海水掀翻的帆船,/只露出沮丧而惨白的船底。”(204班 刘世静)
以上四种方法也不一定只是单一使用,有时候把很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三、诵读铺垫,用敏感的心灵欣赏。
纵观我们的教材,不难发现儿童诗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笔者翻阅了1——3年级的语文教材,发现儿童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也正说明了儿童诗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发展和行为启蒙教材。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亲近童诗,热爱童诗,我们认为,单单凭借课文中的20几首诗作是不够的。因此,我们为1——6年级选编了各类优秀童诗,借以诵读,得以发展学生对童诗语言的敏锐感知力。
对1——3年级的诵读不同要求体现了各个年级的认知特点。一年级要求:会背本年级校本教材中的儿童诗20首;初步学习儿童诗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读儿歌、背儿歌的兴趣。二年级的要求:除了会背本年级校本教材中的儿童诗20首外,还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会选读课外的优秀童诗作品。三年级的要求:会背本年级校本教材中的儿童诗20首;在老师的点拨下,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儿童诗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收集和摘录优秀的儿童诗作品的能力。
我们觉得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让它来陶冶孩子们敏感的心灵,让孩子们懂得用心去欣赏每一首诗,每一篇作品,更为将来儿童诗的创作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四、诗作展示,用优秀的成果激励。
有了成功的诗作,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种成就感,让孩子的努力有一点回报,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写诗的热情。我们学校的童诗宣传台就经常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而且每个月更换一次。有了这样一个舞台,孩子一有空就会自发地去看作品、评作品、介绍作品,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再创作的热情,同时也给那些没有接触到诗的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们还在班级中建立“童诗学习积分卡”, 摘抄一篇童诗得1分,背诵一首童诗得2分,用创作一首童诗得3分,如果创作的童诗能在学校宣传台展示加3分,在刊物上发表了加5分,每个月还在班里的积分榜中进行评比。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童诗、创作童诗的激情,让孩子无论是读书、看报,都能自觉地学习童诗。
另外,家长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低段孩子会写的字不多,他们能说,但是要写下来就得靠家长帮忙了,有时觉得不通顺,不合适的地方,家长还经常要帮孩子组织,修改。
 
经过2年左右的儿童诗教学以后,教师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学诗、写诗的兴趣浓厚了,语言变得优美了。与对照班进行比较一番,我们可以看到对照班孩子们写的诗大都是语言生涩,内容空洞,能编几句顺口溜就算不错了,有的甚至还不能称为诗。而一直在进行童诗训练的班级看事物的角度就会大不相同,语言精练,富有表现力。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这种优势更是显而易见。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