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的实践探索
【内容摘要】我们必须关注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教育在当前的种种不足和农村学校孩子语文阅读量严重缺失的问题,所以尝试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写自己爱读的诗,成为儿童诗创作的先锋!指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指导赏读、“牵手”儿歌、留意生活、学会想象、巧用修辞。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实践探索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公元前六世纪《诗经》就已诞生,并以其辉煌著称于世。诗是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一切文学都在努力追求诗的境界。
儿童文学家林良先生说:“凡是适合儿童欣赏的成人诗,成人特地写给儿童欣赏的诗,儿童写的诗,都是儿童诗。”儿童诗以其清纯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明快的节律颂扬了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童心之美,特别是儿童诗自身拥有的独特之美,因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国是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的国度,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但值得忧虑的现状是:虽然在语文教材编写中明确提出要“多选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作品”,但现实中很多教师连“儿歌”和“儿童诗”都搞不清楚,更谈不上“诗教”!近年来,刊登儿童诗的文学刊物越来越少,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儿童诗集也一减再减,全国发表儿童诗的专业刊物仅有《儿童诗》一家。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教育在当前的种种不足。加上我们农村学校由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阅读量严重缺失。我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写自己爱读的诗,成为儿童诗创作的先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岂不快哉!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学生的阅读量问题,又解决了孩子们写作没有兴趣问题,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但从何入手?我不懂诗!该怎样教孩子们读诗写诗?我到底期望孩子们在阅读与创作的过程中收获些什么?是为了培养诗人吗?是为了孩子们写出几首诗来点缀老师的教学成果吗?不,不是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6期找到了答案。文中介绍了著名作家席慕容指导女儿晴晴写诗的事情,让我若有所悟——
“妈妈!妈妈!你快看,那只蝴蝶不买票,它就这样飞进去了!”晴晴喊道。“快点!快点!现在讲的话就是诗,快点记下来,我们去投稿!” 席慕容对女儿说。就这样,一首好诗产生了:
我们到佳洛水去玩,
进公园要买票,
大人十块钱,
小孩五块钱,
但是在售票口,
我们却看到一只蝴蝶,
什么票也没有买,
就大模大样地飞进去了。
哼!真不公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儿童诗并不神秘!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去想、去感受!更何况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着天然的优势------美丽的田野和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有诗的童年!如何让孩子们在爱读诗的同儿时,敢于拿起笔用诗这种方式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笔者作了一些探索,采撷几枝,与大家探讨。
一、指导赏读——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尽快地感悟诗韵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操作理论认为,语文是在语言不断的大量的刺激之下习得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多让孩子们接触、朗读、感悟。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有趣优秀的儿童诗作,每天抄一首在黑板边上,让学生能在早自修、语文课前读一读,学一学,学生也可以在休息时自由地欣赏。我们也可以在学习古诗的闲暇,开设专门的童诗欣赏课,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因为低年级教材中以有不少的儿童诗)。在这样的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在一节课中收集同一题材的诗让孩子们听、读、理解、感悟和比较等。在这样的欣赏课上,孩子们就是接受诗的熏陶、诗的洗礼,让诗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发芽、生长。
袁枚曾云,诗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诸身而足矣。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一首上佳的儿童诗,拥有率真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式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天真而精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这些便是儿童诗独特的诗韵所在。
真正让儿童学会写诗,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会用分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会选择用“诗”这种表达方式传递诗韵。诗韵的承载,不能简单地化解为技术语言的给予,儿童对诗韵的获得,更具感性。而大量的赏读是儿童感受、领悟诗的神韵的最佳方法。教师应在形象生动的童诗品读活动中有意识地、有序列地渗透一些童诗的创作技巧,使童诗赏读活动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打动孩子的耳朵、启迪孩子的大脑。
赏读活动从发生的场所分,可以分为课堂赏读和课外赏读。
赏读活动从组织形式上分,可以分为群体阅读和个体阅读。
赏读活动从内容上分,可分为经典赏读和普通诗文赏读。如果说,经典带给孩子的是享受,那么普通诗文,尤其是身边的同学、老师写的童诗,带给孩子的是一种亲近的感觉,一种触类旁通的感觉,而这对于儿童能迷恋上儿童诗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二、“牵手”儿歌——怎样使儿童诗的教学有更深厚的创作基础
就学生个体成长的过程看,儿童接触最早的语言是儿歌。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教材都有一定篇幅的儿歌,富有节奏、韵味的儿歌广受儿童的喜爱,使孩子从小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绚丽多彩。从儿童心理特点看,优美的诗歌旋律,能使孩子们愉快,热烈的情绪持久不衰。儿童诗依附于生动、美妙的形象;音节铿锵,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对儿童最具吸引力。由读到写,由写促读,这就为我们的实验提供了依据。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年仅5岁的小表弟去小溪边捉螃蟹。路上,他非得把草帽摘了。我生气地说:“假如你不戴草帽,肯定会中暑的。你瞧,天多热啊!知了都在拼命地叫热呢!”他似乎听懂了,乖乖地戴上了草帽。过了一个星期,我的小舅妈兴奋地打来电话说:“幼儿园的老师夸小表弟是个小诗人呢!”原来在前不久的公开课中,小表弟的一首小诗获得了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其内容如下:“知了知了不停地叫/哎呀别吵别吵/谁叫你不戴太阳帽。”实在话,我们也没有特意培养或指导过。只不过表弟从小就是个“儿歌高手”,一般的儿歌,他听一两次就能记住。因此说,从读儿歌入手,不失为儿童诗启蒙教育一个绝佳的“小妙招”。如此一来,儿童诗教学就可以实实在在地与小学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三、留意生活——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有源源不断的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进自己的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来,为此我常带领学生去小溪边拾鹅卵石、玩沙、捉蟹;去田野边画画;开展放风筝、摘野草莓、制标本、捉蚂蚱等活动。当然,仅凭深入生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捕捉诗的灵感,寻觅诗的意境的切入点。如《风儿,风儿,你在哪里》的作者只描写刮风的情景,对生活只作了一点自然主义的描摹,写得平淡肤浅,经过辅导将“我”平时的游戏结合起来,清新、亮丽的诗句便写出来了:“风儿,风儿,你在哪里?/哦,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当柳树的辫子甩起时,/我知道了/那是你在荡秋千。”
记得一次,我们班的调皮大王又在课上闯祸了。我生气得不得了!怎么办?我心里暗自着急。写检讨书吧!老套!有的孩子能把那几句话倒背如流!对了,就罚他以诗的形式写道歉信。看着他为难的样子,我心里乐翻了天!哼!想和我斗,你还嫩了点!可没有想到,第二天,他竟如期上交了。内容如下:对不起,老师——/你的绰号“母老虎”是我取的,/我发誓,这绝不是骂你凶,而是夸你有威严呢。/对不起,老师——/你布置的作业,我是没有按时完成,/我发誓,这决不是我的本意。/对不起,老师——/你滔滔不绝讲课时,我曾想用“隔空点穴”让你乖乖闭上嘴巴,/我发誓,后来并没有付诸行动。/老师,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在你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我发誓,下次一定先“通知”你。/对不起,老师——/我向您道歉,向你忏悔,/瞧------,这是我悔恨的“珍珠”。收到这份特殊的“道歉信”,我真不知该喜还是该悲!这小鬼,真有几下!其实诗就孩子的生活中,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童心闪亮,生活有诗,诗融生活,让孩子领会如何到生活中,到心灵中,到情感世界中去捕捉美的可以入诗的素材!
一首首生动而活泼的小诗产生了,它们来自生活,体现着孩子们在生活中最有趣、纯真的生活画面,用天真的口吻,浅白的语言,插上想象的翅膀,抒发着真切的感情。相信。只要心中充满诗情画意,一样有写诗的能力。
四、学会想象——怎样让孩子们的儿童诗彰显个性的魅力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儿童诗具有诗的共性,有鲜明的形象,因此,想象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它是智力的重要因素,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诗。孩子们的想象,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特别好奇、好动,玩打水漂、踢足球、捉蟋蟀;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可塑性大;他们异想天开,没有框框。我们的辅导就因势利导,努力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不知不觉地进入迷人的诗的形象中。比谁想得远,比谁想得奇,比谁闭上眼睛后脑中的图画美。他们陶醉其中“乐而忘返”,当他们在思绪万千时动笔,才会碰击出童心、童真、童趣的火花。他们常梦见自己在月亮上荡秋千,常在树上画雪糕,常……这种可贵的想象,我们教师绝不能视为“无知”“幼稚”,而应切实地加以呵护、称赞。正如陈伯所说的:“要能够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这样鲜明生动的形象就从笔下创作出来了。
指导儿童写诗,并不需要过多地指导孩子如何展开想象,而只需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认可孩子天真的想象就可以了,因为儿童的想象力是人一生中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有时就生活在想象之中。你听:夜空是花园,星星们每晚都在那里散步、乘凉;黑夜里,教室静悄悄,只有黑板和课桌,轻轻地地打着鼾;天空有两件大衣,白天上班时,他穿整洁的白大衣,晚上参加宴会,他穿镶满珠宝的、华贵的黑礼服。……
有一个叫卢金晶的小朋友这样写:《下雨啦》:天空里有个水世界,/里面住满小水珠。/有一天,/那里开了一扇门,/调皮的水珠赶紧往外溜。/没想到,/才透了一口气,/就一头摔下来。/于是,/地上的人们大声喊:/下雨啦!/下雨啦!多么有意思的想象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调皮的小水珠!
五、巧用修辞——怎样使孩子们的诗拥有更多的fans
俗话说:“三分姿色,七分打扮。”文章更是如此!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你的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在儿童诗中最为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而儿童诗的趣味就来自于神奇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拟人就是让动物、植物或其他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具有人的思想和情感。
著名儿童诗作家王宜振把孩子们最头痛的写作文写成了一首有趣的诗,在他的笔下写作文是这样的:“词语在她的手里/捏得扁扁长长”,“即便是一个/词腿腿/含在口里/也喷香喷香”,“一个个鲜活的句子/在她的笔下蹦跶/像一只又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虾”他把作文中的谴词造句与吃虾的情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自然地贴近了孩子们的生活。“捏词语”、“词腿腿”、“句子在蹦达”这些独创性的语句犹如美味的小虾真是趣味十足,回味无穷!无独有偶,一个学生看到风吹动日记本,便欣然写下:风呀,/你真调皮,/我刚刚写好一篇日记,/合上了。/轻轻打开门,/正想去院子里玩。/你溜了进来,/竟趁我不注意,/打开了日记本。/偷偷地看,/噢,/风!/你怎么可以这样?(此诗的题目是《调皮的风》)诗中的风是个淘气的孩子(拟人),在小作者回头的一瞬间,他发现了风的一举一动,最后的几行强烈地表达了对偷看别人隐私行为的厌恶,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总之,“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心与诗的心最近,他们的感觉与诗相通,在他们的天真无邪的童心世界里,竟盛开着那么多美丽的诗的花朵。孩子的世界就是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以孩子影响孩子”!湖南卫视“变形记”中的这句话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今天想说的是以儿童诗影响儿童,更甚者,以孩子原创的儿童诗影响伙伴!对学生来说,原创是成长的足迹,是智慧的积淀,也是宝贵的资源。别小看点点滴滴、涓涓流水,一旦汇成了河流、流入大海的时候,那就是成功!愿我们的孩子幸福地诗意地栖居在这美丽的“田野”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出版社 2002
2、李德民、李文英《分享儿童诗的快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6(6)
3、王文丽《儿童歌曲中的拟人和比喻》(百家作文指导),2006(10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