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洛阳中心小学邵丹华
【教学目标】
1、调动多种感官,感受风的特点,了解风的个性;
2、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风的认知和情感;
3、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创作儿童诗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风、花、雪、月四幅图。
⑴俗话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自古以来,风、花、雪、月,都是诗人笔下的宠儿。你能吟诵出一句含有这些字的诗句吗?
⑵在这四种景物中,来无影,去无踪的就是——风。
2、板书课题:风
二、听风
1、多媒体播放:寒风的声音
⑴听过风声吗?那我们先来听一听,(板书:听一听)你听到了怎样的风声?
⑵听着这呼啸的北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⑶这些情景让我想起了高适的一句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三、赏风
“北风吹雁雪纷纷”,冬风是如此的强劲、凛冽,那春天的风,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呢?
⑴ 请大家轻轻地读读这三首小诗,喜欢哪首?就多读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呢?(赏一赏)
⑵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风?(春风)你先读一读,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春风?
⑶ 有喜欢夏风的吗?你来读,你觉得夏天的风怎样的呢?
是的,夏天的风很小,有时甚至没有,特别是在午后,夏风是无言的,沉默的,正是这样,荷花才开得如此娇艳,在这烈日炎炎以下,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无言的夏风。读
⑷ 和沉默的夏风比起来,秋风就是一个 理发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是的,在诗人眼中,这哪是秋风,分明就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呀!),这样的秋风,你们喜欢吗?谁来读?
我们的男生一起把秋风的调皮劲读出来。
⑸ 我们聆听了呼啸的北风,欣赏了春风的可爱,夏风的沉默和秋风的调皮,我们发现原来一年四季的风是---(不同的) ,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
其实不同人心中的风也有着不同的感情呢。下面,就让我们循着诗人的思绪,去寻找风吧!(板书:寻一寻)
四、寻风
1、多媒体出示:《风从我指间穿过》
⑴师范读。感受到风了吗?
(2)让我们跟着金波爷爷一起,把手伸出来,打开手掌,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感受。
⑶当风从指间穿过,诗人感受到风里有什么?
当风从你指间穿过,听一听,风里有什么?
(风里有青蛙声,风里有知了鸣,风里有小朋友快乐地笑声)
闻一闻,风里有什么?(风里有淡淡地青草香,风里有泥土的芬芳)
(风里有瓜果香)
同学们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风,还有一位爷爷不仅感受到了风,而且他还找到了风,他就是---叶圣陶爷爷。
2、多媒体出示儿童诗:《风》
赶紧读读这首诗吧
⑴谁来读一读?
⑵指名读
⑶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想加入你们,你们欢迎吗?那我们合作来读一读,我读一行,你们读一行。诗题一起读。
⑷这首诗就像两个人在聊天一样,能像我们刚才一样,和同桌你一行,我一行,读读这首诗吗?也可以加上动作。
(5)哪一组愿意上来给我们朗诵一下。你们觉得他们朗诵得怎样?
(我觉得她们还很会观察生活,对话的时候不忘眼神交流)
(6)那你现在找到风了吗?她在哪?风儿还会在哪呢?
(7)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说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评价:真美)
五、写风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但调皮的风儿无处不在,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风?能像叶圣陶爷爷一样,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吗?拿起笔,让我们做一做小诗人吧。
(1) 我请这组的同学来读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仔细听。
(2) 你最喜欢谁的?你喜欢她写得那一句?(她用上了拟人,把风儿当做 ,多有趣呀!让风儿更加可爱了)
(3) 你也能像他们一样,用上拟人,修改其中的一句吗?让风儿更加可爱。(特别是最后一句,来了,去了,改一改。)
(4)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修改的?我原来是--------,现在是---------。
(5)我们请刚才修改后的几位同学上台,朗诵一下自己的诗,看,我们把这几位同学的诗串起来就是一首完整的诗。你们喜欢吗?欢送我们的小诗人。课后你也可以再写上这样的几组,让它成为一首完整的小诗。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聆听了风儿的声音,欣赏了四季之风,追寻了风的足迹,创作了自己眼中的风,还尝试修改了诗。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诗来表现,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习惯飞翔的心,人人都能做小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