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学校首页
工作指南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2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11-05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11-05
课题组工作计划 (2019.2—2019.…07-01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8.9-2019.1)07-0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6-28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6-03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1-22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1-22
最近更新
用小诗的翅膀,伴英语飞行12-13
一首英文童诗带给孩子的英语学习力…12-13
陈敏论文《巧用教材中的Rhyme 开展…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6年武进区小学音乐…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9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5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让儿童诗绽放光彩12-06
英语诗配画作品展示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基于翻转课堂的…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探究多样教学方…12-03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课题网站>>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专题培训
童心与诗心——浅析顾城的诗[转载]
发布时间:2016-10-28   点击次数:   作者:秦霞   来源:本站原创

童心与诗心——浅析顾城的诗[转载]

顾城,凡是读过他作品的,都不会否认他作为一个现代诗人的价值,他被称为“童话诗人”,但是,却似乎很少有人认真评估过他作为一个儿童诗作者的价值。这也许是因为,他可以称为儿童诗的作品,远远不及他的“朦胧诗”著名。然而,自中国解放以来,由于把儿童看作“准成人”的思想,几乎鲜有多少儿童诗的佳作出现,在一堆“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少年的先锋队/团结起来继承着革命”的作品里,“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的存在,近乎是一个有着叛逆意味的奇迹。而在研究者大谈国外优秀童诗的当代,重读顾城,我们能读到的,恰恰是儿童诗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元素:童心与诗心。
一、顾城的童心
    什么是童心?童心,就是从儿童的视角看世界。那么,什么是儿童的视角呢?先让我们来试着比较一些孩子的诗句和顾城的诗句的共通之处吧:
蓝色的天空
它是太阳的礼服
云是它的衣领
(《天空》 孙伟忠 / 南洋小学 作于1998年)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安慰》 顾城 作于1980年)
    这两首诗歌的共同点就是,把看起来离开我们很远的天空、太阳等巨大的事物,拟人化和微小化了。但是这些拟人化和微小化是来自真实的感觉,而非什么文学上的变形夸张,因为,孩子看到的世界,和成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成人把一切都分了类,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孩子眼里却是万物平等,连石头也有自己的生命。成人用数字来衡量一切,一米,一千米,一光年;孩子却凭直观的感觉来衡量一切,他们觉得星星离自己很近,太阳和月亮也许每天都会碰头一起聊天。关于这种孩童的特定心理,冰心曾经有过一段生动的表述:
“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
这段话讲的,就是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差异。这也让我想起一位老教师讲过的故事:
有个妈妈常常带孩子去逛商场,可孩子每次都吵着要回家,妈妈有些不明白: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应该觉得好玩啊!直到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系鞋带时,才豁然发现,当她以孩子一般高的角度看商场时,眼中看到的全是人来人往的大腿。
儿童的视角,往往是成人难以想象,也很少去想象的,除非我们把自己降至与他们相同的高度,否则,以一个高高在上的角度,我们将永不能够理解儿童生活中的悲伤和快乐。
但降低自己的高度不等于“装幼齿”,恰好相反,以儿童的单纯无拘的视角去看世界,常常能得到一个大智慧的结果。就像泰戈尔所说:“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而很多顾城早年写作的、看似幼稚的小诗中也往往蕴含了这样的大智慧,如: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
就睁开了一只眼睛
(《杨树》 顾城 作于1964年)
    这首诗歌极短,用拟人的儿童视角描写了一棵树,但是它的意味是深长的。在这首诗中,生命是残缺的、不完美的,但是,却又是充满了希望的、乐观向上的。被砍掉了臂膀(枝干)的树,可能在一般人看来就是没有用的光杆一根,但是诗人却在这样一根光秃秃的树干上发现了那安静注视着世界的“眼睛”——树疤,这正是从生命伤口上开出的花朵,是一种向不屈不挠的生命致敬的语言的张力。与此异曲同工的是,一首由美国华裔孩子写的小诗:
一阵秋风吹了过来,
落叶们唰唰地在空中飞跑。
有的想亲亲小草,
有的想抱抱菊花,
有的想去点缀奔流的小河,
有的想为小动物建造舒适的家。
落叶们的愿望真美好。
(《落叶们的愿望》 杨方达 / 美国蓝星小学 作于2002年)
    这个孩子可能没有读过泰戈尔的“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所以,在他的笔下,秋叶是活泼泼的,灵动飞翔的,但是,这首小诗的寓意却并不输给泰戈尔。这个孩子同样在这些小小落叶中看到了生命的轮回——“点缀奔流的小河”、“为小动物建造舒适的家”。但是在他的眼里,这轮回是温馨而有趣的,落叶们并没有“死”,而是带着美好的愿望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这种境界,似乎比泰戈尔还要从容和大气。
    从这些儿童诗可以看出,把儿童当作弱智,并以为说些傻话,就是“儿童化”,那只能说明作者完全不懂儿童。要知道,写出有童心的诗句,不是模仿孩子的幼稚语气,而是基于对孩子的世界观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里说的童心,是一种心理的状态,它不能与生理上的儿童期直接划等号,那是容易引起误解的。比如,有些儿童文学作者看到一些学生喜欢奥特曼、变形金刚,就以为那种暴力倾向也是童心的一部分。其实,那些中小学生的喜好憎恶已经是接触成人社会的结果,而不是来自他们天然的本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童心是不可仿的,因为它是一种人的性灵,就像苏东坡的豪放,辛弃疾的冷峻,如果一个人本来不具有这样的气质,而硬是要去模仿这样的文章,那就只能是矫揉造作的东施效颦。同样,如果一个人已经没有童心,感受不到儿童看世界的单纯美好,或者说,不具有儿童那样自然而然的思维模式,而硬要去写那些“儿童的语言”,他可能就会像古人说的“戏彩娱亲”,带着一脸的皱纹装娃娃哭,看着就让人起鸡皮疙瘩。
二、顾城的诗心
    什么是诗心?诗心,就是从生活的细节发现美。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孩子总是会把微小的事物看得很大,但是一个有诗心的人,会在放大生活细节的同时,发现生活的美。这就是诗心的与众不同之处。那么,什么是生活细节的美呢?我们可以看看顾城的《弧线》一诗: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作于1980年)
    由一条弧线,联想到飞鸟、少年、葡萄藤和海浪,或者说,在所有这些平凡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中,看出了一种共通的美,这就是顾城作为诗人的非常之处。最美妙的是,这些句子的连接全是自然而然,没有一点生拉硬扯之感,在顾城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飞鸟的翼尖是如何幻化为少年的衣衫,伸出的手臂是如何与葡萄藤缠绕在一处,晶莹的果实是如何溶入海浪的飞沫……一条弧线竟然可以串起所有这一切,而且串得如此之美!除了诗,又有什么图画可以给我们这样的感受!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大同小异,我们习惯了一日三餐、一成不变的生活,可是,在习惯的同时,我们也就丢失了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触摸和探索身边事物的能力,我们不再抬头看天;不再惊讶云朵的变幻;不再关心一棵树、一只鸟或者任何与自己无关的东西;我们在忽视整个世界的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但是,诗人却是少数仍然在欣赏和赞叹生活的人。
他们可以在沙子里找到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威廉•布莱克 英国诗人 1757-1827);
    他们可以在泥泞中找到诗(这背街的泥泞里/有一片/蓝蓝的天/一片/好远好远/美丽清澈的天——金子美铃 日本诗人 1903-1930);
他们甚至可以在冰箱里找到诗(我要留下昨晚的梦/把它藏在冰箱中/等我变成个白发老翁/就把它取出来烧化开/然后我就慢慢坐下/泡泡自己冰冷的老脚丫——希尔弗斯坦 美国诗人 1932-1999)。
    只要诗心尚在,人生便不会有无聊平庸的时刻,温一壶月光可以下酒,一轮红日也可以做成甜甜的果酱,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对美的追寻,才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诗心和童心不同,它是可以磨练的,关于诗人李白的那个“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恐怕无人不知,但是李白领悟道理后跑回去磨的到底是什么呢?好像很多人都以为是“练写字”,可写出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李白,绝不是仅仅靠会写十几个字而得到成功的。实际上,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最重要的、最需要磨练的,正是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很多小学生去看菊展,还带着速记本,回家后却仍是写不出自己看到了什么,这正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如何去观察生活,如何去发现平常细节中的美。《金蔷薇》的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曾经把一个画雨天风景的画家,当作是教自己换个视角看世界的最好的老师,他在自己的散文中写道:
“从那个时候起,阴天不再使我抑郁。相反的,我甚至爱上了它空气的清新、冻得人面颊发红的寒冷、河上银灰色的涟漪、乌云的迟缓的飘动。此外还有在阴天的时候,你开始重视普通的地上的幸福——温暖的小木房、俄国炉子里的熊熊的火焰、茶炊吱吱声、地板干草上面铺上粗布的床铺、屋顶上催人人睡的浙沥的雨声和甜蜜的瞌睡。”
空气的清新、乌云的飘动、茶炊吱吱声、浙沥的雨声和甜蜜的瞌睡,这些我们都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却已经对这些生活细节的可爱视若无睹了,看见了,却完全忘记了,没有在自己的心上留下一点印痕。所以有位老师曾说过,每个人年少的时候,都应该读一读诗。这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为诗人或者诗歌爱好者,不,诗的意义远远不在于诗句本身。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他的生活将会减去多少琐碎的忧郁,而平添多少细微的快乐,这是谁也无法计算的。但无需计算的是,这颗心,绝对是让每个平凡人都能走向一个不平凡世界的金钥匙,用诗意的眼光看世界,正是让人们不花一分钱也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法宝。正像有些明星开着一掷千金的生日party仍然感觉不快乐,顾城却通过诗歌找到了过生日的另外一种乐趣:
因为生日
我得到了一个彩色的钱夹
我没有钱
也不喜欢那些乏味的分币
我跑到那个古怪的大土堆后
去看那些爱我的小花
我说,我有一个仓库了
可以用来贮存花籽
钱夹里真的装满了花籽
有的黑亮、黑亮
像奇怪的小眼睛
我又说,别怕
我要带你们到春天的家里去
在那儿,你们会得到
绿色的短上衣
和彩色花边的布帽子
我有一个小钱夹了
我不要钱
不要那些不会发芽的分币
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
(《生日》 顾城 作于1981年)
    在这首诗的最后,诗人连钱夹中的花籽也全部放弃了,因为他要知道它们的“生日”,而只有通过播种这些花籽,他才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诗人眼里,新生命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已经超越了一切物质的占有。而他要追求的幸福感,正是这种梦想与创造的乐趣: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作于1981年)
    这句诗,很容易让人想起顾城后来的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但是,在这里,顾城想到的是“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而不是他自己“黑色的眼睛”,这种开放式而非自闭式的思维方式,正是顾城早期的“诗心”能融化在他的“童心”中的缘故。什么是童诗?童诗,就是童心与诗心的合奏。在顾城早期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正是这样充满了真情、善意与美好想象的和谐奏鸣。
三、童心与诗心的分离
    只有童心的真,没有诗心的美,可能是儿歌,就像“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五只小毛虫,一同去郊游”。
    只有诗心的超脱,没有童心的活力,可能是成人诗歌,就像“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而只有二者融合在一起,才是毫无疑问的儿童诗,就像“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如果说,儿童诗是珍贵的,那正是因为,这种和谐的时刻,在现实中是太少太少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诗心,更没有多少成年的诗人能保有自己的童心。我以为,顾城的悲剧,并不是因为他太像个孩子,太任性,而恰恰是因为,他过早地离开了自己的童心世界,过于急切地想要得到成人世界的通行证,去建造一个他没有力量建造的世外桃源。所以,当他写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就已经像是那个用蜡翅飞上天空,企图靠近太阳的伊卡洛斯,注定了自己坠落的结局。
    正如我一个朋友说的,没有诗心的生活,也许会少了一点色彩和芬芳,没有童心的生活,却肯定会少了一片真诚和友善。而童心,却是世界上最容易失去的东西。在顾城的后期诗作中,他已经忘记自己要为“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画出明亮窗口的心愿了,而更多地开始担心起自我内心世界那些小美好的稍纵即逝。在他后期的代表作《还记得那条河吗?》一诗中,他写道:
我不会画画
我只会在雪地上写信
写下你想知道的一切
来吧,要不晚了
信会化的
刚懂事的花会把它偷走
交给吓人的熊蜂
然后,蜜就没了
只剩下一盏小灯
    这诗句中的“蜜”,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内心曾经感受到的甜蜜,而此刻他已经开始预见,这“蜜”必然是会被偷走的,就像他自己的单纯快乐,也是一去不复返了。这种悲观的预感,也许可以部分归咎于诗人过度敏感的神经,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顾城过早的成功,过早被誉为“童话诗人”,过早陷入成人世界的名利场,是促使他的童心与诗心分离的一个因素。其实,他也曾经想要通过努力,去找回自己失落的童真,在他去世之前的一首诗中,他写道:

你不知道我现在多想你
我们隔着大海
那海水拥抱着你的小岛
岛上有树
有外婆和你的玩具
我多想抱抱你
在黑夜来临的时候


我要对你说一句话
杉,我喜欢你
这句话是只说给你的
再没有人听见
爱你,杉
我要回家
你带我回家
(《回家》 作于1993年)

    诗人把自己的儿子“杉”看作是唯一能带自己回到最初的幸福感中的那个人,就像印度诗人泰戈尔把孩子看作是引领大人们回到自由世界的那个天使——“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 可惜的是,现实告诉我们,丢失的童心,是难以找回的,当诗中的海水还在轻轻拍打“杉”的小岛的时候,顾城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个孤儿。
    “孩子们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聚会。风暴在无路的天空中飘游,船舶在无轨的海上破碎,死亡在猖狂,孩子们却在游戏。在无边的世界的海滨,孩子们盛大地聚会着。”
(《海边》 泰戈尔)
    正如泰戈尔在自己的《新月集》中预言的那样,死亡永远不能阻碍生命和欢乐的延续,虽然顾城已经离开,而更多的孩子还会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蓝天白云,落叶飞舞,幸福地生活下去。童心与诗心,总有再次合奏的一刻。可当我们再次拥有,又是否能懂得如何去加以珍惜?在顾城离世后的第十六个年头,写下此文,只愿新一代的儿童诗人,都能珍视自己停留在无边的生命海滩上的时光,为自己也为其他的小孩子,多拾取几枚玲珑可爱的贝壳。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