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学校首页
工作指南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2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11-05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11-05
课题组工作计划 (2019.2—2019.…07-01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8.9-2019.1)07-0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6-28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6-03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1-22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1-22
最近更新
用小诗的翅膀,伴英语飞行12-13
一首英文童诗带给孩子的英语学习力…12-13
陈敏论文《巧用教材中的Rhyme 开展…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6年武进区小学音乐…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9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5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让儿童诗绽放光彩12-06
英语诗配画作品展示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基于翻转课堂的…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探究多样教学方…12-03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课题网站>>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专题培训
不妨试一试
发布时间:2016-10-23   点击次数: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不妨试一试
——我的诗教创新路
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中心小学  史京315327
电话13867817131  邮箱1764639058@{域名已经过期}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先生驾鹤西去,读到蒋军晶老师回忆沈大安老师给他的一次次鼓励——挺好的,试试看!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
11年前,沈老曾特地打电话给我这个草根教师的诗教以鼓励——“《诗意校园》的理念很不错,你的诗教研究要继续坚持下去,若有新的想法,不妨试一试。”沈老的“不妨试一试”,激励我在诗教路上做了一次次大胆的尝试。
这试一试,让我在童诗教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持多个省市级诗教课题,出版专著,编著校本教材,出版个人诗集,发表童诗教学相关的课题报告、论文、教学指导、案例、评论、报道60余篇,指导、推荐发表的学生儿童诗1000余首。我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还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我还获得了第25届王宽诚育才奖。我也多次应邀到宁波大学、教育学院、杭州、常州等地进行儿童诗教学讲座。学校也因为深入开展童诗教学,倾力打造诗意校园,还获得了“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的殊荣。
还是回顾一下我在诗教创新路上曾经做过的几个尝试:
一)为孩子写诗呐喊,把孩子幼稚天真的语言定义为诗
2002年3月,我率先创办了慈溪市内首家儿童诗社——童心诗社,先后撰写《童诗还得儿童写》《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的春天来了》等文章,为孩子读诗、写诗大声呐喊。我呵护童心,大胆地把孩子幼稚天真的语言宽泛地定义为诗。在我的眼里,孩子就是天生的诗人,孩子不但是语言的天才,他们更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是造物的精灵,语言文字的天使,他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孩子不但可以写诗,而且是最适合写诗的人群,他们的感觉与诗相通,他们写诗就是在抒写心灵的那份感觉,童心世界就是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二)出版《诗意校园》,呼唤诗意校园
尽管是新课程,尽管减负声音不断,但新世纪孩子们的学习依然太苦太累!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永无休止的特长培训、学科竞赛……沉沉地压在孩子们幼小的肩膀上,蒙蔽了孩子诗意的眼睛,泯灭了孩子天真的童心,浇灭了孩子创新思维的火花……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本该生活在诗意当中!诗意才是他们本色的生活。
我曾经给市长、教育局长写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诗意的校园环境。我希望借我编著的体现“展示诗教成果,提供诗教范本,呼唤诗意校园”的《诗意校园》一书出版,呼唤更多的诗意校园。
宁波市教育局长华长慧为我的著作《诗意校园》送来了题词:“还孩子以童心  让校园有诗意”。慈溪市文教市长龚建长、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建设先后来信肯定了我的诗教,鼓励我在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富诗意,把我们的学生锤炼得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发起互相学习,资源共享的倡议
记得2005年的第五届全国儿童诗夏令营上,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诗教新兵,我在会议上发起了全国参与儿童诗教学的老师互相学习,资源共享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了各地儿童诗社的积极响应,也深得与会儿童文学家们的好评,那一年,我还成了前浙师大校长、著名儿童文学家蒋风教授的非学历研究生。
现在,在任小霞、沈高明等老师的一起努力下,儿童诗教育研究会也成立了,我被推荐为儿童诗教育研究会的副会长,而且还担任了凤凰语文儿童诗教育论坛的版主,继续为儿童诗的春天大声呐喊。
此外,我还创建了“童心的诗教博客”,决心打造国内专业的儿童诗教博客,为全国参与儿童诗教学的老师提供更多的方便,至今,我已经发表博文740多篇,点击量达到12.5万。
四)发起系列儿童诗讨论
我先后在中国童诗网、儿童诗QQ群等发起了《斗胆贬一下课本诗》《童诗教学指导最主要的是哪个环节?》《写儿童诗必须走进生活吗?》《怎样的儿童诗是好诗?》《儿童诗一定要押韵吗?》等多个话题的讨论。金波、樊发稼、谭旭东、雪野、李德民等著名儿童诗人、教师参与了这些讨论,尽管很多讨论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但在思维的碰撞中,老师们也理清了不少童诗创作和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对初涉儿童诗教学、创作的老师指明了方向。
五)提出一首好诗的标准
10年前,我曾经大胆地提出了一首好的儿童诗的标准:童趣+意境+情感=好诗。这个公式曾经为各地老师、作家参与筛选、评选优秀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我认为,怎样的童诗是好诗,应该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生层面,评价标准是有所区别的。
最近几年,我觉得这个公式有失偏颇,诗歌不是政治、教育的工具,思想情感是否可以淡化一些,想象达到神似的境界应该是一首好诗的重要依据,于是,我又大胆地提出了一首好诗的标准:(想象)神似+童趣+意境=好诗,得到广大诗友们的认可。
六)提出童诗教学应以“训练”为主
我觉得,孩子们的想象力可以训练,思维也可以训练,创造力也可以训练,在我的想象训练下,比较容易创作像《小树的眼睛》“散步的时候/我发现小树上有许多小芽芽/那是小树的眼睛/在看春天的风景”这样精彩的作品的,我指导学生观察,展开第一层次的想象:“发现小树上的小芽芽,它们像什么?”学生会说像小树的眼睛,然后我又引导学生顺着小树的眼睛展开第二层的想象:“那么,小树的眼睛在干什么呢?”学生会很自然地说出——看春天的风景。经过想象力的训练,学生们往往能够批发出大量精彩的儿童诗作品。
13年前,我大胆地提出了儿童诗可以进行思维训练的观点,在《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设计》《语文报》等发表了多篇关于儿童诗思维训练的论文、教学设计,网上百度,可以看到不少模仿我的儿童诗思维训练的设计。实践证明,童诗想象训练、思维训练的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七)试图突破高段童诗教学的瓶颈
国内童诗教学中低年级研究得风生水起,但高段的童诗教学鲜有研究,除了中山三鑫叶才生的新诗教,高段童诗教学研究几乎是一张白纸。在笔者参与交流的海峡两岸儿童诗教学研讨会上,7节童诗教学研讨课,几乎没有一节真正意义的高段童诗研讨课,为什么没有老师敢于研究高段诗教?也许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趋于理性了,思维成熟了,少了那份天真烂漫,少了那份想象力,少了那份童趣,学生也少了童诗学习的激情。我想这并不妨碍高年级学生学习儿童诗,为此,我对高段诗教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探索了多个适合高段学生表达的方式,而且还编印了高段童诗教材,试图突破高段童诗教学的瓶颈,让高年级的学生们也爱上童诗。
    八)敢于质疑   挑战权威
    我总是批判地接受前辈们的意见,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应该是无原则的盲从,当然我也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作为中国儿童诗网教学研究论坛的版主,我提出了《斗胆贬一下“课本诗”》的讨论,在讨论和学习的最后,作为这个话题提出者的我也成了“课本诗”这块试验田的拥护者。
    我针对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误区,撰写了《儿童诗的春天在哪里?——点评2012全国小学生诗歌节一等奖作品》,在全国儿童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的批评也得到了儿童文学家们的支持和肯定。
    我撰写的《9岁儿童上《诗刊》头条,败笔!》抨击国刊《诗刊》发表仿作,也从关注孩子成长的角度对家长过早地让孩子加入重庆作协进入成人世界提出了隐忧,在我的博客刊登后,被“网络诗刊”转载并置顶讨论,在诗歌界引起不小的地震。
    广为流传的《风》入选五种出版社教材,我们知道教材署名叶圣陶的《风》仅仅是一种以译代创,叶老在出版时曾有说明,真正的作者应该是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叶老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这样特殊身份的长者,我觉得,删掉各版教材中的《风》是出版社尊重事实的表现,也是对叶老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广大读者、学生负责的表现。因此,我撰写了《删掉教材中叶圣陶的《风》是一种尊重》一文,为此,我还付出了被踢出中国儿童文学出版总群的代价。
    我也曾对人教版教材所选童诗及编排产生了质疑,并写信给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出现童诗单元《轻扣儿童诗的大门》的编排不合理,让思维趋于理性的六年级的学生去学习相对比较感性,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是不是违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我们能否把这一单元内容放到三四年级,甚至更低的年级呢?此外,我还提出,教材所选取的很多诗歌让我们感受到爱和美的教育,但诗歌中过多的道德说教,往往会缺失了诗歌的想象和张力。
九)探索童诗教学的创新思维
常见的童诗教学,大多是模仿范诗,然后举一反三,学生依葫芦画瓢地写出不少作品,由于借鉴模仿,孩子们写出的童诗往往是千篇一律,有时还会出现雷同。孩子们初学童诗,离不开借鉴模仿,但是模仿,是带不来儿童诗的春天的。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培养平庸的模仿者,而应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童诗教学也一样,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我们任重道远。这几年,我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研究诗教,撰写了《小学童诗教学的创新思维》的论文,大胆地提出了童诗教学的创新思维。如:想象的境界——神似、出乎意料、陌生化、以小见大 、还原体会、给世界重新命名、通感、第三只眼睛看世界等思维方式。这些创新思维的尝试,为学生的童诗学习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作的作品也有了质的飞跃。
十)“指向方法技巧”的童诗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
我们的学校是慈溪市童诗艺术特色学校,在各年级全面开设童诗课程,为此,我研发了一套跟课程相关的校本教材《诗润童年》(低中高三册),在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发现,国内童诗校本教材的编排几乎是诗歌选集或者主题式诗歌序列,这样的教材,由于多数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往往无从入手,学生也由于受教材的制约,在阅读鉴赏、创作等领域很难有所提升,校本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得到有效实施。而我惊喜地发现,我初步研发的校本课程几乎是国内第一套以方法技巧为序列的童诗校本教材。为了把这套指向方法技巧的童诗校本教材研发得更为合理完善,最近,我申报了《指向方法技巧的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省级教研课题。课题准备研究以下几个内容:1、指向方法技巧的童诗校本课程的基本思想和理论;2、指向方法技巧的童诗校本课程纲要; 3、开发指向方法技巧的儿童诗校本课程; 4、指向方法技巧的儿童诗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探索; 5、构建指向方法技巧的童诗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6、指向方法技巧的童诗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推广。
以上是我在诗教创新路上一个个或浅或深的脚印,在诗教路上,我将不断尝试,勇于创新。我坚信,经过诗歌润泽的童心,温暖、善良、美丽;我也坚信,经过诗歌熏陶的想象,丰富、跳跃、创新;我更坚信,经过诗歌滋养的童年,多彩、诗意、幸福!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