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洛阳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开展研讨课活动
为了深化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学校计算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洛阳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围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开展了新一轮的教学研讨活动。为了研讨活动取得最大成效,同时为之后的研究把握方向,学校邀请了区教育局教研员马伟中校长对朱丹萍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和王亚春老师执教的《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两堂课进行了指导与点评。
数学思想是以相关数学知识为载体,从具体的认识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模式或原则,具有一般性、概括性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朱丹萍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虽然也涉及运算顺序,但更偏重于连加、连减的概念教学,因此朱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非常重视模型思想的渗透,首先朱老师分别创设了运南瓜和摘丝瓜两个情境,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什么情况用连加、什么情况用连减;其次,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朱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多次追问为什么用连加、连减,通过追问的方式强化连加、连减的模型,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解决,让学生在举例中升华模型。
王亚春老师执教的《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则侧重于运算顺序教学,因此王老师在教学中先后两次利用了推理的思想来揭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一次是利用类比推理,让学生比较两道算式两边乘除法、中间加减法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从而揭示此类混合运算简化计算过程的算法;第二次是利用归纳推理,同时出示三道算式,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最终归纳出所有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对于两堂课,马伟中校长首先肯定了我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与进度,表扬了两位教师在课堂中很好得把握了三点:一是把握住了课型特点,两位教师巧妙地处理了复习铺垫与情境创设的矛盾,技能形成与问题解决的矛盾。二是把握住了学习的起点,两位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前的复习,如朱老师在课前复习的一步计算,王老师复习的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这样的复习为学生找准了起点,也为学习新知识作好了铺垫。三是把握住了教学重点,朱老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整堂课非常强调语言的训练,反复训练学生有序、完整地说题意、列算式、说计算过程,通过比较新旧内容的不同突出今天学习的重点,并且反复强调为什么用连加、连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则是非常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虽然在教学时遇到了困难,但是老师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让学生说、学生想,最终顺利达成了目标。同时王老师对于学生资源利用非常充分,课堂中多次出示学生的练习,在讲解中突出本科重难点。当然两位教师的教学难免存在一些缺憾,马校长强调,两位教师在学生资源的捕捉与处理上需要加强,老师把学生的资源呈现出来了,但如何组织交流需要教师去思考,同时交流的方式可更开放一些,把讨论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辨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最后马校长对我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要专业地读教材、用心地读学生、智慧地读课堂最终能够实现数学课堂的追求,即构建分享式课堂,为学生的思维生长而教。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过:“不管他们(指学生)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即使把所教给的知识(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全忘了,唯有铭刻在他们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无痕、合理、有效的渗透数学思想,最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洛小通讯组 撰稿:陈幼峰 摄影:陈幼峰 审稿:王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