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助力“致远课堂” 近日,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潘小福院长受洛阳中心小学邵小武校长的邀请,来校为洛阳中心小学“致远课堂”出谋划策。 潘院长指出,洛阳中心小学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思考课堂的特质,因此,首先要关注课程建设,形成课程特色,在架构课程时,不一定要形成课程的架构体系,可以从三个板块进行思考: 一是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高质量达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守住教育质量底线是一个学校办学的基本任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研究,比如数学课可以采用数学实验等,英语可以继续采用已有的自然拼读法,这些都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实施手段。 二是创造性开发校本课程,彰显课程特色。洛阳小学可以依托“三院文化”打造特色校本课程,“季子礼学院”可以根据学校生源特点,让“二代移民”了解洛阳,加深对“根”的理解,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志尚科学院”培养的目标可以是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同时可以带着学生进入企业开设课程。特色课程的实施形式要多样,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体验卡的方式,以学分的方式纳入学生的评价系统。 三是课程化实施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活动要有课程化要求,要和国家课程联系起来,每学期安排1-2次主体活动,可以是关于每一个学科的,也可以是要求各学科共同参与的。 从上面课程的三个板块,提炼出“致远课堂”的特点,目标是志存高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考虑,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上底色。立足出身,立足于洛阳的发展,为人的整体发展。 当然,不同的学科还有很多不同的课型,可以根据不同课型再制定不同的评价表,比如数学课还分为练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等,语文有识字课、作文课等。从这些细节去思考洛阳中心小学“致远课堂”的特质。 (撰稿:陈幼峰 审稿:王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