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的方式相见
——儿童诗创作指导课《见面礼》教学实录与赏析 雪野/执教 林志芳/赏析 一、问候:课堂中的见面礼 师:同学们好!第一次跟大家见面,(向一生)谢谢你用微笑——亲切的呼唤,给了我见面礼。能握一下你的手吗?我们的见面礼就是握手。(师生握手) 师:(出示课题:见面礼)“见面礼”三个字,怎么读? 生:(纷纷举手) 师:看见文字,就马上举手要朗读,十有八九读出来的字是没有味道的。想一想,这三个字经过你的内心之后,应该怎样读? 生1:见面礼。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心靠近了我。(师生拥抱)谢谢,请坐。心与心相贴的时候叫拥,两手在一起叫拥抱。我们两个人的见面礼,叫拥抱。这三个字还可以怎么读? 生2:见面礼。 师:你好像在唱歌。我是今天凌晨两点半到这里的,几乎没有睡觉。我好像一棵没睡醒树,叶子都展不开来。可是,你用银铃一般的叫声唤醒了我。谢谢。(鞠躬)请坐。我们的见面礼是深深的一鞠躬。 师:三个字还可以怎么念?我在听,三(2)班的所有小朋友都学会了聆听,每一个字都是有温度的,每一个字是会呼吸的,不要冷冰冰的去看待屏幕上的任何一个字,必须要有这样的习惯,可以吗? 生3:见面礼。 师:朗读的感觉非常慎重。担心我没有见面礼给你吗?你觉得我会给你什么礼物吗?第一次见面,没什么贵重的东西带给你。这里有一本我新出的书,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请你走上来。(握手赠书) 生3:谢谢。 师:轻轻的“谢谢”,是你给我的见面礼。请回到位置上。见面礼,有很多很多种,可以是微笑;可以是招呼;可以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当然还可以是一个用心掏出来的礼物。 【本次童诗写作指导课的主题是见面礼。见面礼是指初次见面时馈送的礼品或指见面时的礼节。雪野老师没有机械的解释概念,而是在上课之初,与学生互动,行各种“见面礼”。无疑,这种释义方式是情景体验式的。另外,在展示观摩课的现场,师生第一次见面,执教者与学生互动的微笑、握手、拥抱等“见面礼”必然能够化解学生的紧张与生疏,增进与执教者的亲近感。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朗读指导:“见面礼”三个字,必须经过内心才能读,正是正其心,诚其意。还有“聆听”,注意,本堂课的学法指导上,教师始终强调“聆听”。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更是对话的基础。 授课者是一位诗人,他的教学指导语、评价语皆以诗意的方式呈式。“我好像一棵没有睡醒的树,叶子都展不开来。可是,你用银铃一般的叫声唤醒我”,这样的话语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抒情诗。】
二、阅读:童诗中的见面礼 师:我曾经问一个六岁的孩子:告诉我见面礼是什么?他看着我,想了好久,突然说:“我说几个句子给你听听吧。”噢,原来见面礼还可以是——说几个句子给你听听。他说出了这样分行的几个句子。(课件出示:) 见面礼 陈信怡 6岁(江苏扬州)
我第一次去看大海 调皮的海浪小弟 把贝壳冲上了岸 大海呀大海 这是你给我的见面礼吗 师:你们现在的阅读方式,跟我想的一模一样:用你的目光紧紧地扣住每一个字,用你们的心,紧紧地咬住每一个字。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不行,那是诗,它不是故事,不是童话,不是小说,不是药品说明书,那应该怎么读呢?当我把话筒递给一个同学的时候,其他同学要像刚才一样,学会聆听,让他的声音穿过你的耳朵,在你的脑海里升腾起画面。一个不能让脑袋升腾起画面的聆听,等于零。记住哦,学会聆听要比阅读重要的多。 【注意这些提示语。教师在用诗的语言指导孩子读诗。关于阅读,关于倾听。“用你的目光紧紧地扣住每一个字,用你们的心,紧紧地咬住每一个字。”这是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阅读、品味。“让他的声音穿过你的耳朵,在你的脑海里升腾起画面。”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 生4:(朗读诗歌,学生们掌声) 师:你读得这么好,我为什么没有鼓掌呢?看屏幕,看仔细了,你丢了什么?丢了诗的“主人”——作者的名字。这首诗的作者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我们仍然要对他尊重。题目、作者都不能拉下,再来一次好不好? 生4:(再读,完整) (师生掌声) 师:谢谢,请坐。本来,我不敢读,嗓子也不好。可我听他朗读两遍之后,胆子也大起来了。我想学着他一样朗读。大家听听,我学得怎么样?我在读的时候,你们不发出声音地跟着读。不能读得比我快,快、快,就不是诗了。 师读:(把断句、语速、音高一一呈现)学得好不好? 生:(自由应答)好。 师:是我的老师指导得好。谢谢你给了我勇气,下课后我给你签个名,用这个薄薄的见面礼送给你。我们明白了,见面礼还可以用这种形式表示。见过大海,踩过沙滩的小朋友举手!(全体学生举手)拿着小贝壳回家的小朋友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你想过吗?这是大海送给你的礼物哎。想过的同学举手,老实,要老实,这个时候不能讲假话。当时就有想到:“大海,这是你送给我的礼物吗?”(少数孩子举手)没想到,没关系。举着手的同学们,我告诉你,你们就是小诗人。 【这是一个欣赏童诗的板块,所谓“范文引路”。这首诗妙在哪里?作为诗人的执教者并没有对它进行任何章法或修辞的分析,鉴赏的方式只有读。通过读,理解诗意;通过读,想象画面;通过读,学习读。诗歌读过后,将诗中的生活与孩子的现实生活相链接,大家都去过海边玩,都捡过贝壳,那么,有谁想过这是大海的礼物?这样的引导指向的是“诗心”的培育。】
三、创作:关于水珠的礼物 师:接下来大家一起来挑战,见面礼还在哪里发生着? (出示课件,展示三张水珠的图片} 师:小水珠,落到了哪里?我看不清楚,因为眼睛近视加老花。我在问:水珠,是谁把你送给谁啊?谁收到了礼物?心里怎么想?有没有说话?三张图片,应该有三十种、六十种,甚至九十种答案。看一看,谁能够找到你所认识的不一样的见面礼。 【图片就是学生创作的材料,观察图片,想象故事。教师提示:三张图片,应该有三十种、六十种,甚至九十种答案。】 师:我要用我的耳朵收你们的“见面礼”:看哪个同学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想得清清楚楚,站起来后说得清清楚楚。还是让男生先来吧,他们胆子大一点,载个跟斗也不怕,给你机会。 【四个“清清楚楚”,教师从“看”“听”“想”“说”四个方面提出了口头作文的要求。】 生5:水珠是天给叶子的礼物。 (有学生鼓掌) 师:不用急着拍手,幼儿园小朋友也会像你这么说:“水珠是天空给叶子的礼物。”我还有第二个问题啊,收到礼物的叶子,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 生5:他心里会想:“谢谢天空。” 师:还是幼儿园大班的想法,你现在都三年级了。此刻你是那片叶子,礼物在你手上捧着、看着、想着——这礼物可以怎么用啊?会不会有另外的想法? 生5:会。 师:好,我清晰地听到了你在说:天空把水珠送给了我。我(叶子)要把水珠送给谁? 生5:会送给叶子下面的小草。 师:它要把自己手里捧着的水珠,送给脚边的小草。小草拿到了树叶送给它的水珠,会怎么说? 生5:谢谢叶子。 师:请问:小草拿到了水珠,自己藏着,还是会送给别人? 生5:会送给别人。 师:送给谁? 生5:送给土地。 师:请站到讲台前,和我一起面对你的同学。同学们,学会聆听,比会讲述更重要。云把水珠送给叶子,叶子说谢谢。叶子把水珠送给小草,小草说谢谢。小草把水珠送给大地,大地说? 生5:谢谢小草。 师:大地同样说:“谢谢。”然后他把水珠放在哪里? 生5:放在土壤里。 师:放在它深深的? 生5:心里。 师:“心里”两个字,可以念得这么轻,表示他懂。放在心窝窝里的大爱,是不用大声喊的。现在我要把我们的对话写到黑板上。三(2)班的第一位小诗人,就这样产生了。我们班的第一朵诗花开了。花开了,香味来了,我还尝到了那浓浓的甜蜜果汁。 (师板书:) 天空把水珠 送给树叶 树叶说谢谢 树叶把水珠 送给小草 小草说谢谢 小草把水珠 送给大地 大地把水珠 深深地藏进心里。 师:在空白处,写上你大大的名字,好不好?让所有同学都能看到你的名字。 生5:谢谢。(写自己的名字——尹子翔) 师板书题目:礼物 【师生合作,创作了课堂上第一首诗。顶针手法在诗中运用自然,富有意趣。】 师:同学们,让自己的眼睛和那一颗心紧紧地咬住每一个字,不能有一丁点的松懈。你要把字边里的味道——会呼吸的味道,有颜色的味道,有情感的味道,咂摸出来,然后举手,把尹子翔小诗人这首诗歌读出来。 (全体学生举手) 师:由你选择,哪个人是你哥们儿,把这个机会给他。 生5:“邱亦默” 师:他把你名字喊得轻轻,让我感觉你在他的心目当中非常重要。你感受到了吗?此刻你在读你最好的朋友写的一首诗,我在聆听,同学们在聆听…… 生6:(朗诵诗歌,不带题目) 师:这是你的好朋友吗?他叫什么名字啊? 生6:尹子翔 师:请连题目带上名字,再来一遍。 生6:(连题目和名字再读一遍) 师:谢谢(师生鼓掌),第二遍比第一遍好多了。这才是真正的诗一样的朋友。再请一个女生来好不好? 师:噢,你的同桌!请稍等。我刚才听到那个男生的朗读,是他的哥们儿。我也很愿意成为他的哥们儿,(向李梓涵)所以在你读之前,我先读一遍。我读的目的是请你批评。我相信,你读得比我更棒。 (师朗读全诗,着力在断句、速度上的处理) 师:我等着你用朗读来批评我。 【“请你做我的老师”“我等着你用朗读来批评我”,聪明的教师永远懂得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笨拙”。】 生7:(朗读全诗) 师:果然比我好,请坐,不愧为诗人的同桌。此刻我要聆听小诗人来读自己的作品。一首诗歌,五十个人来朗读,就应该有五十种声音。因为读诗的时候,诗会走进心里,每一个人的感受肯定不同。我们一起来聆听,尹子翔心里边藏着什么? 生5:(读自己写的诗。师示意大家用心聆听) (师生鼓掌) 师:真棒!这本诗集送给你!里边有一百个孩子的一百首诗,是你今天收到的最丰厚的见面礼。(师生双手递交诗集) 师:刚才是子翔同学的发现,他清楚地看到了,清楚地听到了,清楚地思考了,站起来清楚地和我对话了,所以才有了黑板上的十四行诗歌。现在我想聆听,三(2)班还有哪个小诗人,有了他崭新的发现?三十个人就应该有三十种发现和表达,甚至有六十种结果,九十首诗。 生8:云朵姐姐把水珠/送给了小草,/小草说:“谢谢你的礼物”/小草把水珠/送给了小花/小花说:“谢谢你的礼物”/小花把水珠/送给了小河/小河说:谢谢你的礼物 师:开头不错,中间那一部分抽出来,也很好。最后那一部分单独来看,也觉得可以。三部分放在一起,几乎模仿刚才小诗人的表达方式。孩子,不要模仿,子翔再优秀,我们也不轻易地模仿。我们要有自己的发现,好不好?如果我来写可能是这样:云朵把水珠/送给了小草。/小草说:谢谢,/每天起床,/我有了一面镜子。/小草把水珠/送给了小花。/小花说:谢谢,/每天早上/我有了化妆水。/小花把水珠/送给了小河。/小河说:终于,/小孙子又来看我了。 生9:雨把水珠/送给了小叶子。/小叶子说:谢谢,/我有了营养。/小叶子把水珠/送给了小树苗。/小树苗说:谢谢,/我有了力量。/小树苗把水珠/送给了大海。/大海说:谢谢,/我又多了一个伙伴! 师:多好,这就是你的发现。可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着像子翔同学那样单一的重复的表现方式呢?如果这样:“雨把许多许多的水珠/送到了大海怀里。/大海说:“今天开始,我就不会有寂寞啦!”这就是你的发现。诗,不一定非得要三段四段,诗歌三行五行,也可以成为精粹的作品。 生10:上帝把水珠送给了小草。/小草说:谢谢你赐予了我的生命。/ 小草把水珠送给了干渴的小虫。/小虫说:谢谢你赐予我了滋润。/小虫把水珠送给了喉咙。/喉咙说:谢谢。/深深地把它给吞进了肚子里 (全场鼓掌) 师:棒棒棒棒棒,好棒哦!说出这么一个结果!听着他的讲述,我却这样想:小草每天都会收到雨珠礼物。它舍不得,就留下一颗又一颗,交给了毛毛虫。毛毛虫不声也不响,每天吃着小水珠。后来,它破茧而出,变成蝴蝶啦。它对小草说:我会舞蹈,都是你的小水珠教的。这样的表达,叫发明。什么是诗?诗就是发明;什么是诗?诗就是创造;什么是诗?诗就是我才有的,独特的味道。 【这是本堂课的主体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图片想象情境,口头完成童诗创作。万物有灵有情,诗意来自宇宙的人情化。孩子们现场的诗作令人称赞,教师现场的评点修改更令人称叹! 创作的过程中执教者仍然强调朗读与倾听,其诗话的课堂评价语皆值得回味。如:“他把你名字喊得轻轻,让我感觉你在他的心目当中非常重要。”“心里”两个字,可以念得这么轻,表示他懂。】 四、赏读:老师的诗 师:我常常看屏幕上的画面,有了发现,就会去写作。我写了三十多年,你们只写了三十分钟。我用笔写,你们用口头创作。口头创作要比笔头难得多。 那天,我看到右上角的这张图片,一遍又一遍,居然看哭了。奇怪不?一个男人看这画面,居然看哭了。怎么回事啊? (课件出示): 水珠 雪野
云给大地写信 每一个字儿 干净透明 叶子喜欢捧着 轻轻地读 风儿喜欢抱着 边跑边大声地读 土地拿到了它 放进心里 湿了眼睛 师:从你们开合的嘴唇间,我分明听到了响亮的声音。来,你们依然不发出声音和我一起读。注意,不能比我快。 (师朗诵自己的诗,学生默读。) 师:我写的是什么? 生11:您写的是云给大地写信。 师:是水珠吗? 生11:对,它是水珠。 师:它是水珠,但又是? 生11:信。 师:水珠没改变它的模样,干净而透明,但是水珠改变了,因为我寄予它情感。天空中的云朵,有多思念大地哦。可是,它们相距实在太远,只能借助那一颗颗水珠——干净而透明的文字来表达。下课啦,给大家两个作业,二选一: (课件出示): “我是风,会给谁送去怎样的礼物?” “我是一棵不会结果的树,会给秋天什么?”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日子,七彩斑斓的日子,甜蜜的日子,芬芳的日子。可是,我是一棵不会结果子的树,又会给秋天奉献什么呢?起立,小诗人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老师辛苦了。 师:我一点不辛苦。今天,你们给了我无比灿烂的早晨。 【在孩子们的诗作完成之后,教师出示了自己的诗作。此时的诗作,用来分享,也用来品味。 雪野老师说自己看到图片会流泪,这是晶莹的诗心。其实,凡花开处,皆有诗心。可惜,大部分人的诗心被尘俗遮蔽,不易开启。但诗人是敞开的,他与万物相通对话。雪野老师的课看似简单,却很难模仿,就是因为我们所感叹的诗,功夫在诗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