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指南 |
 |
|
|
|
发布时间:2018-05-03
点击次数:
作者:黄兆萍
来源:原创 |
浅谈指导小学生写儿童诗的策略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儿童从儿童诗的赏读中,不但从情感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更是从中习得了优美的语言。没有儿童诗就没有童年。孩童有其天真活泼、充满幻想的生活天地,好动、爱玩的他们还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儿童诗就是他们发挥想象力,把游戏时的欢呼、对动植物的耳语,对天候景象的观感,或梦里的心愿……以单纯的口语,所创作出来的诗篇。教孩子们写儿童诗,就是启发学生以自己的童心和稚气看世界,用会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生活的乐趣。教孩子们写儿童诗,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用规范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所以,儿童诗写作又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一、读中感悟――到儿童诗中走一个来回 1.走进文本,感受儿童诗之美 (1)感受语言形式之美。儿童诗大都是朗诵而不唱的。然事实上,诗歌本身已有高低不同的声调,加上吟念时的强弱长短,它的抑扬顿挫已自然赋予了“口语的音乐化”而具有歌曲的神韵。祖国的语言极富音乐美,优秀的儿歌儿童诗认真诵读,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像一首婉转动听的歌。诵读中,语言潜在的音乐性就会变成语言性“音乐”,语言诙谐幽默,读来倍感愉悦。指导学生读好儿童诗,读出节奏美、音韵美,是学生感受形式美的好办法。 (2)感受情趣意境之美。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自然事物的美,人生活在自然中,宇宙万物,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一些儿歌儿童诗所描绘的阳光、月色、大海、雪山……或雄、或秀、或奇,学生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选择、整合,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就不难感知其美了。 2.走出文本,领悟表达之法 指导学生读懂文本,让学生感受儿童诗语言形式之美,体味情趣意境之美,这是指导学生写儿童诗的基础。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儿童诗的表达也有其特点,必须指导学生用心体察学习,才能领悟儿童诗写作的要领。 (1)领悟儿童诗的节奏与押韵。朗朗上口的儿童诗,具有押韵、节奏抑扬顿挫等特性。学生在诵读中,往往能感受到节奏押韵之美,但不知道怎样才会形成节奏感,形成这种音韵之美,所以老师必须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如指导读《编狸猫》这一首儿童诗:小毛毛/手灵巧/狗尾草/编狸猫/编好狸猫去看谷/田鼠碰见吓一跳。为什么读起来这么朗朗上口?其一是“毛、巧、草、猫、跳”五字押了“??o”这个韵,其二是前四句都是三字对称,而后两句是七字对称,所以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和谐之美。 (2)领悟童趣的构思和童真的语言。儿童诗除了节奏和押韵之美外,其富有童趣的构思与童真的语言表达,也是非常构成一首好儿童诗的重要方面。我们也必须引领学生到一首首儿童诗中去读、去悟。如《山泉水》这首儿童诗:山泉水/清亮亮/淌着葡萄味/飘着苹果香……/我说它是果子露/不信请你尝一尝。这首儿童诗中,抓住颜色、味道等特点,用“清亮亮、葡萄味、苹果香”等词语描述,让人听得到声音,看得到色彩,闻得到味道,让人感受得到孩子们喜悦的跳动的节奏。后两句以“我说它是果子露”“不信请你尝一尝”,就是用孩子调皮的语调来说,充满了童趣,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二、体察生活――从生活中摄取素材 1.从生活细节中采撷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先要从身边的细节入手,因为细节的东西往往是学生最熟悉最可感的,能够在脑海里形成具体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感知因素,也是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如笔者班里指导学生观察书架,从外型特点到摆放的书籍,然后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书里写的是什么呢?于是,一首《小小书架》诞生了:小小书架,不高不矮/五层楼房,全都住满/大大小小,长长短短/五颜六色,内容各异/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学知明理,照亮未来。读来节奏明晰,朗朗上口,颇受同学们的喜爱。 2.从媒介资料中提取 除了在现实生活中摄取素材,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电影中学习。很多的歌曲、影视往往为学生所喜爱,经常能听到学生哼着热门的流行歌曲,讨论着喜爱的动画情节动画人物,所以顺势引导学生从所钟爱的歌曲、动画片中提取儿童诗的素材,是不错地选择。如读了《老鹰和小麻雀》的故事后,三年级学生朱?t就写了《小麻雀》:小麻雀,想飞高/飞呀飞,飞不高/老鹰见,哈哈笑/小麻雀,不灰心/还是努力学飞高。同样是情趣盎然,令人喜爱。 三、提炼创造――在修改中学习表达 学生的儿童诗初稿写出来了,但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因为好的儿童诗往往是从细细地修改中来的,而且这个过程往往最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笔者的指导实践中,学生的儿童诗初稿毛病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节奏音韵的不和谐 由于小学生语言文字的储存量偏少,其运用能力相对也比较弱,所以问题最多见的是节奏不明晰和押韵不和谐。他们很多情况是心中有情而不知如何恰当地表达,读着觉得不够好,但又不知如何进行修改,所以老师的指导显得十分必要。最普遍的是语言不简练,造成节奏不鲜明,最好的办法是先引导学生自己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尝试修改。 2.情趣意境的缺乏 儿童诗是给儿童读的,所以必须有吸引儿童的情趣和意境。而学生写的儿童诗往往就缺乏这个方面的东西,或者是素材本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没有把内在的情趣因素发掘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了。如《握手》这首:我有一双小小手/小手像只小蝌蚪/我和爷爷握握手/只能握他手指头。指导学生把最后一句由“那是大手拉小手”改成“只能握他手指头”,其情趣意境就截然不同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