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因为儿童有着 最纯真的童心,儿童的脑袋瓜里开着诗的花朵。在他们的眼里,花儿会舞蹈, 鸟儿会歌唱,草儿会说话。著名儿童诗人圣野说: “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 人,长大后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人。 ”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 “一切 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给孩子一个有诗的童年,有益于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 有助于他们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诗是人类的 母语。几乎每个民族的祖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作为最初的母语文学形 式。 儿童诗拥有率真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式想像,新颖巧妙的构思,天真 而精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让儿童诗走进课堂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课程改革的呼唤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儿童诗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的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理解、 欣赏和喜爱。不仅如此,儿童诗往往洋溢着盎然的童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 得关照和愉悦, 更能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将童诗引入小学语文 课堂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充满诗情画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力,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 能力、思想情感等,更重要的是诗是人类语言的升华、智慧与精神的结晶,诗对 人的品德与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看来,引入小学童诗教学就具有极为重要 的意义 二、儿童语言发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以直观表象的形式, 进行思维的。 正因为如此, 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 却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 灵性的精美小诗。诗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 言发展规律。 我国台湾地区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低段课文以韵文为 主,小学生从写诗到写文,写诗是写文的基础。台湾教育界的人士认为:让孩子 学写诗, 比学写文更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事实上课改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 大量的童诗(包括儿歌)和韵文,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安排的。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这是儿童诗的教学的基础。事实上 儿童诗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是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儿童诗 教学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二是儿童想像力发展较早, 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 把儿童潜在的想像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儿童 诗语言的精炼、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怎样引导孩子学习儿童诗并进行儿童诗写作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培养兴趣 化文为诗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儿童诗已占阅读总篇目的 3%。 《语文课程标准》第 一学段中也明确指出: “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 ” “孩子天性是诗人” 。他们的心与诗的心 最近,他们的感觉与诗是相通的,他们对诗的节奏韵律的敏感优于成人。语文 课本中所选择的诗歌都由专家定夺的,一般都文质兼美,又具有典型性,是进 行赏读指导的最佳载体。经典赏读时,我常常通过以音乐引诗、以图引诗等多 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开放、轻松的氛围中品出诗歌的意, 悟出诗歌的情,读出诗歌的韵。 在学习《泉水》时,我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学习:丁冬 丁冬 弹琴?/ 哦 谁在是泉水来到了 /阳光灿烂的世界 / 泉水流进水池/对山里的姐姐说/来吧 来吧/我的水很多 很多 /山上有座天然的水塔/??不做过多解释,只是领 着孩子看着画面听着音乐,轻轻地有节奏地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说: “泉水 流到江河/ 小鱼欢快地跳着/ 泉水说/跳吧 跳吧 /我的水很凉很凉/正好给你消除疲劳/??多么富有灵性的诗句呀!只是稍稍改编了课文,就让学生身处 诗的境界,让他们诗情迸发。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完全有能力创造儿 童诗。 (二)依托教材 大胆仿写从心理学角度说,人要学会一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需要不断 地模仿,创写儿童诗也不例外。仿写,降低了写诗的坡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 心理,而且它是连接读与写最好的纽带。 学了一首诗后,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句式、结构,换上其他的意象进行诗歌 写作, 这种仿写形式有助于学生掌握诗形式上的特点,积累经典的诗歌结构和句 式。 如《四季》《比尾巴》等,这些课文句式比较整齐、有规律,让学生模仿着 写一写。 学了《四季》,一个孩子是这样仿写的: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 走来/春风唱起了歌儿/沙沙,沙沙/柳树姑娘梳起了长发。/夏天的脚步悄悄/悄 悄地,她笑着走来/青蛙唱起了歌儿/呱呱,呱呱/荷花在风中舞蹈??小诗虽然 稚嫩却闪现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完《假如》让学生仿写“虽然我没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但我也要??”让 学生从课文中来又回到课文中去。学生所用的语言来源于他们已经熟悉的课文。 学生觉得这样的“既简单又好玩”,非常乐意写。这样的语言训练,既巩固了学 生对课文语言表达的认识,落实了“工具性”的课程要求,又切实提升了学生的 人文感悟,完成了“人文性”的课程要求。 学了《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给学生看大雁南飞,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大 树年轮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模仿课文的句式练习写作。 这样举一反三的仿写,既降低了儿童诗写作的难度,又保护了学生写诗的兴 趣和热情, 可谓一举两得。 心理学告诉我们,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是创作的基础。 著名语言专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让学生模仿文本 到运用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引发想象力,培养了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关 注和思考,他们会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 孩子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作美的过程。经 历诗教的孩子,慢慢地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 创造美的热情。通过儿童诗的创作,能使我们的孩子荡漾起爱的热情!三、激发想象如果说: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那么,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对于我们的孩 子来说, 用诗歌来打开他们想象的世界, 既是教育的目的, 又是他们天性的需要。 读诗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悟性的极佳途径。直观的板画,悦耳的音乐,美丽 的画面加上有趣的童诗都能引发他们丰富的想象。 用彩色粉笔画几颗灿烂的星星,问孩子会想到什么? “像小朋友的眼睛,一眨一眨” “像妈妈的眼睛,慈爱地看着我” “像草丛里的露珠” “像亮晶晶的宝石”? 让孩子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一首儿童诗。 眼 睛________是天空的眼睛 ________是大地的眼睛 ________是花瓣的眼睛 ________是奶奶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的想像奇特而贴切,创作的诗句让我惊叹。 眼 睛 白云是天空温柔的眼睛 火山是大地愤怒的眼睛 露珠是花瓣晶莹的眼睛 我是奶奶明亮的的眼睛 我们大家都需要眼睛 眼 睛星是天空调皮的眼睛 月亮是天空笑弯了的眼睛 湖泊是大地亮晶晶的眼睛 蜜蜂是花瓣转动的眼睛 我是奶奶的眼睛 我会讲好听的故事给奶奶听 ??多么富有生命力的想像啊?这一行行小诗中不正传递着天真、善良与美 好的心灵吗?不正躲藏着一双双晶莹透亮、充满好奇的眼睛吗?不正闪耀着 天真纯洁、自由烂漫的童年吗? 生活是童诗创作最肥沃的土壤。春天到了,春雨绵绵。我启发孩子“想 一想春雨的声音是怎样的?春雨会落在哪些地方?看到春雨你会想到哪些事 物?” 我让学生以春雨为题写一首诗。 春 沙沙沙?? 春天来了 春雨是春天的使者 春雨来到森林里 下啊,下______ 冒出一朵朵蘑菇 春雨来到田野里 下啊,下_____ 钻出一棵棵绿苗 春雨来到战场上 下啊,下______ 熄灭了一股股战火 春雨来了 沙沙沙,沙沙沙?? 尽管写的还很稚嫩,但却是孩子至真至纯的感情抒发和美好愿望的寄 托。还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 雨春 沙沙沙是谁在演奏优美的旋律? 原来是春雨 这个出色的音乐家! 滴答滴答是谁为桃花换上了红衣裳? 原来是春雨 这个勤劳的裁缝师! 沙沙沙 是谁不小心落在杜鹃花瓣上? 原来是春雨 这调皮的小珍珠! 沙沙沙 滴答滴答 哗啦哗啦 春天来了! 多么奇妙的想象!在孩子的眼里,春雨是音乐家、裁缝师、小珍珠, 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充满童话色彩的美丽世界。诗从生活里来,诗靠眼 睛去捕捉,靠心灵去感悟。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认识到:只要我们能 给予孩子们一点时间,一点空间,还有一点阳光,孩子们就能把生活中的 小事写成诗,把事物的有关联想写成诗,把与事物的对话写成诗。愿“儿 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用真情和 快乐来浇灌,精心呵护每一颗童心,让诗意照耀每一个孩子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