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 童心 童趣—小学低年级儿童诗阅读教学探微 筅浙江省平湖师范附属小学 陆 苗 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肯定可以成为儿童内心的容器,可以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儿童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1]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更是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儿童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让诗歌激发儿童想象力,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写话”以及第二、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都没有将儿童诗纳入其中,以致儿童诗教学读写分离,学生仅停留在阅读、欣赏的层面。此外,在传统的儿童诗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于强调对儿童诗的解析,用成人的思维和逻辑去剖析它,意欲找出其中深藏的内涵,儿童诗整体的意境被肢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童诗的兴趣大大降低了, 最终导致教师虽然在教授儿童诗,可最终无法让学生浸润诗的意境中,真正领悟其内在意趣。 笔者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用一颗纯真的童心去品读儿童诗,方能领略其童趣,品味出儿童诗独有的韵味。 一、童心“阅”童诗,让儿童诗曼舞课堂我国著名的儿童诗人金波写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这个国度里的一朵奇葩。诗是天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之一。”[2]有这么一首儿童诗:“绿水草,红金鱼,小弟弟,数金鱼,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这样的诗歌有什么趣味呢?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于是让一年级的学生读,结果一个学生是这样读最后一句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理由是,有一条小金鱼藏起来了,等它游出来的时候,又被发现了。原来这首儿童诗的妙趣在这里! 儿童诗中的秘密就这样被孩子的童心破解了!儿童诗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比喻贴切,想象丰富,诗情盎然,童心飞扬。 1.用心品读,倾听童诗的声音 教学儿童诗,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品读诗文的环境,营造一个诗情画意的氛围十分重要。只有这样, 才能让孩子们浸润在优美、灵动、充满趣味的童诗里,教师才能在孩子心中“润物细无声”地播下热爱童诗的种子。 在现行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一、二年级课本中,儿童诗约占了阅读总篇目的42%。这些优秀的儿童诗是编者精心选择的符合儿童特点的精品,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诵读、品味。通过对诗歌的吟诵与朗读,聆听与欣赏,充分运用诗配画、配乐欣赏等方法,让学生领略儿童诗特有的情趣。 虽然现行教材中已经有一些儿童诗了,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课外儿童诗的拓展阅读是丰富学生对儿童诗的体验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与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中, 有很多优秀的儿童诗。如台湾诗人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写出了一个孩子在参加远足前一晚的心情。读着读着,这个整夜辗转难眠的孩子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读着读着,学生也联想起自己春游前一晚的心情,心灵的共鸣,加深了学生对儿童诗的体验。 此外,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的亲近母语系列《日有所诵》也是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平台。书中收录的儿童诗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是稚嫩童音,但都是和儿童生活、儿童趣味密切相关的,是孩子喜读、乐读的。如二年级的《日有所诵》中收录的谢尔·希尔弗斯坦的《作业机》: 作业机,哦,作业机, 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 只要把作业放进去,再投进一角硬币, 按下按钮,等上十秒, 你的作业就会出来, 又干净,又整齐。 来看看—“9+ 4= ?”答案是“3”。 3? 哦,我的天! 看来它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 天马行空的想象、稚嫩可爱的诗句,关键是它说出了全世界孩子内心最迫切的愿望,写出了孩子们想要快速完成作业的心情,但又以极富趣味的结局来结束整首诗—“它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 让儿童在诵读中去理解诗,欣赏诗,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感悟其中的诗情和诗意。儿童诗的教学,就是要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欣赏具体而生动的意象,领悟丰富而优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2.图画描绘,唤起童诗的想象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就必须营造一种学习诗文的浓厚氛围。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感知诗文的图画美这一途径来实现。 图画是用线条、色彩描绘形象的,是唤起儿童想象最直接的形式。图画中描绘的各种景象能刺激儿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诗的意境。欣赏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描绘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从而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欣赏诗词的欲望,点燃他们阅读的激情。 如我教了《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后,将课文内容改写成了一首小诗《荷叶是我的 》: 小水珠说/ 荷叶是我的摇篮/ 我躺在上面休息/ 小蜻蜓说/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我展开翅膀飞翔/ 小青蛙说/ 荷叶是我的歌台/ 我蹲在上面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 荷叶是我的凉伞/ 我躲在伞下自由嬉戏/ 我问孩子们:荷叶还是小蜘蛛、小蚂蚁的什么?它们用荷叶来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画一画,并给每幅画配上诗。这种图画描绘的形式让孩子们觉得原来写诗可以和画画结合在一起,“诗是画出来的”,非常有趣,从而对儿童诗的学习兴趣大增。 3.童诗新唱,感受童诗的韵味 所谓“合乐为歌,徒歌为谣”。在我国古代,歌与谣紧密相连。儿童诗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音韵和谐,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诗与音乐的结合,使诗真正成为诗歌。音乐有时可以把学生带入音响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容易使他们联想起自己的生活和经验,建立起关于所读童诗的具体形象。如汉乐府民歌《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诗歌描绘了江南人采莲时热闹、欢乐的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我让学生根据这首诗进行唱读表演。为了更好地营造氛围,我们还特意制作了荷叶,并让两个学生戴上小鱼头饰在荷叶中穿梭嬉戏。主唱的学生身着江南水乡的蓝色印染衣服,头扎蓝色印染头巾,在荷叶、小鱼组成的背景中演唱,整个画面展现了江南的风韵。 童诗的音符欢快地流淌,音乐和美好的诗句浸润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而我也找到了开启音乐与儿童诗整合这扇大门的金钥匙。 4.情景表演,感悟童诗的意趣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家。教学儿童诗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决定了情境表演在感受童诗意趣时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四季》就是一首童趣盎然的诗歌。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 表现四季的特征。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吟诵自己收集的有关季节的诗歌,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四季》,整体感受儿童诗的美。在入境的基础上, 我通过做简单的动作引导学生品读儿童诗的趣味。“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可以让孩子边读边表演,做出雪人“大肚子一挺”的模样, 还可以拍拍胸脯,自豪地说出“我就是冬天”的话语。 有时,情景表演还可以放在接触某首儿童诗之前,如台湾诗人方素珍的《明天要远足》: 翻过来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翻过去 唉—— 睡不着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翻过来 翻过去 唉—— 到底什么时候 才天亮呢? 推荐阅读这首儿童诗之前,我先让一个学生根据内容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模拟睡觉的姿势,再加上声声叹息,让其他学生感受到表演者难以入睡的情绪,又通过数星星、数羊,以及自言自语想象明天要去的地方, 让其他学生明白他是由于外出春游而兴奋得辗转反侧。 重复看了几遍表演后,同学们兴致盎然,纷纷猜测着诗句,有的甚至还尝试着说出了“用手遮住脸,一二三,睡不着,心里数绵羊,一二三,还是睡不着……”“哎,翻来覆去睡不着,明天变成熊猫眼,这样如何能拍照……”“三更半夜,打开窗户数星星,一二三四五六七……天上星星还太少,数了一会儿就数光光,唉! 天怎么还没有亮……”同样充满童趣的诗句不断涌现。在大家纷纷议论之时,再出示《明天要远足》这首童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 有些儿童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来配合诗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之美。 二、童心“现”童诗,让儿童诗绽放花蕾1.填写童诗,浅尝儿童诗的味道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稍加引导就有可能写出一首诗来。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或多个可以训练的积累点、训练点。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把握这些点,引导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仿写,既可以强化阅读的快乐, 又可以降低写作的难度,也为中、高年级学生创作儿童诗奠定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四季》,诗中的“草芽、荷叶、谷穗、雪人”都是每个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那么,“除了诗中的四种景物,还有哪些也是季节的代表呢?他们又会告诉谁呢?”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想象补白,由易到难,让学生仿写儿童诗。一开始是“桃花 ,他对 说:‘我是春天。’”学生的答案各异,“桃花红红”“桃花艳艳”“桃花美美”“桃花香香”,诉说的对象也不一样,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再出示“ ,他对 说:‘ 。’”的句式,学生也能根据日常生活的积累来完成它。 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完成了一次儿童诗的填写, 俨然成了一个个小诗人。 2.仿写童诗,体验儿童诗的美妙 在读了《日有所诵》中《作业机》这首诗以后,我让孩子们模仿着写一写。 一个叫“柯楠”的同学,他的名字和漫画中的主角名侦探“柯南”同音,他写了一首《考试机》: 考试机,哦,考试机, 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 只要把考卷放进去,再投进一元硬币, 等上十秒, 满分的答卷就会出来, 又整洁,又正确。 来看看姓名——“名侦探柯南”? 我明明是“柯楠”! 哦,我的天! 看来它比我想象的更神奇! 还有一个学生写了《绘画机》: 绘画机,哦,绘画机, 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 只要把白纸放进去,再投进一元硬币, 输入要画的东西的名称,等上十秒, 完美的图画就会出来, 又干净,又漂亮。 来看看—“骆驼”? 我明明输入的是“斑马”! 哦,我的天! 看来它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 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写做饭机、看书机、打扫机…… 五花八门。学生的眼睛是充满童趣的,在他们眼里, 树叶是大树的孩子,太阳公公会和乌云婆婆吵架…… 教师做的只是鼓励孩子把每一个灵动的思维表现出来。而儿童诗仿写,既能开启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减少对习作的畏惧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具有诗人的气质与情感,他们的心与诗的心最近,他们的感觉与诗相通。可以说,孩子的世界就是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中如果能紧紧把握课内品读,广泛拓展课外诵读,读写结合,让低年级学生通过适当仿写,诗情词意定能在他们心头尽情流淌。 3.续写诗文,延续儿童诗的情趣 有很多儿童诗结构简单,内容浅显,学生读起来兴致盎然,说起来兴致勃勃。这是引导学生续写诗文, 拓展写作空间的大好机会。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选读课文《春的消息》时,我发现孩子们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已经把诗歌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去了,眼里闪动着诗的光芒。这时,我觉得写诗的时机已经到了,就充满激情地问学生:“孩子们,春的消息还有很多,你们听到了吗?看到了吗?感受到了吗?你们能仿照课文的样子来说一说吗?”孩子们张口就来: 雨,染红了桃花的脸颊, 桃花仙子高坐在枝头,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来到长出嫩芽的柳树下, 让柳条轻抚你的脸, 我禁不住欢呼雀跃…… 云,催绿了大地的眼睛, 小草钻出了地面,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听到第一声轰隆的雷鸣, 却只有温柔的雨丝相伴, 我忍不住在雨中漫步…… 经过孩子们的补充,这首诗显得更加丰满,更加富有情趣。 4.改编课文,品味儿童诗的妙趣 优美的课文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教学此类课文时,我们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诗的力量。这样,“天生的诗人们”才会迸发出诗的激情,写出诗的语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秋天的图画》,是一篇短小优美的文章,很适合改写成儿童诗。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努力下,果然,一首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出现了: 秋天 秋来了,秋来了, 山野成了美丽的图画。 梨树挂起黄灯笼, 苹果露出红脸庞, 稻海翻起金波浪, 高粱举起大火把。 秋天怎么这么美? 蓝天,大雁来作答—— 因为人们的勤劳! 秋天到 秋天到, 秋天到, 田野一片好风光。 梨子个个变得黄, 苹果变成红姑娘, 稻子甸甸来鞠躬, 高粱醉酒红彤彤。 到处一派喜洋洋, 勤劳的人们乐哈哈! 多么富有灵性的诗句呀!只是稍假引导,就让学生身处诗的境界,让他们诗情迸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完全有能力创作儿童诗。 “聪明的孩子爱读诗,写诗的孩子更聪明。”因为品诗、写诗,使学生爱上了诗,拥有了诗,他们的童年更加五彩斑斓。 诚然,教无定法,儿童诗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教师都应拥有一颗童心,通过引导学生对儿童诗的广泛阅读,使其感受儿童诗想象之新颖、美妙。同时教师应努力营造氛围,熏陶、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热爱儿童诗,体会到儿童诗带来的快乐。 注释: [1]樊发稼. 樊发稼论童诗[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3. [2]金波. 金波论儿童诗[M]. 北京:海豚出版社,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