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学校首页
工作指南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2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11-05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11-05
课题组工作计划 (2019.2—2019.…07-01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8.9-2019.1)07-0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6-28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6-03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1-22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1-22
最近更新
用小诗的翅膀,伴英语飞行12-13
一首英文童诗带给孩子的英语学习力…12-13
陈敏论文《巧用教材中的Rhyme 开展…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6年武进区小学音乐…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9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5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让儿童诗绽放光彩12-06
英语诗配画作品展示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基于翻转课堂的…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探究多样教学方…12-03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课题网站>>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专题培训
指导学生创作儿童诗初探
发布时间:2019-11-24   点击次数:   作者:李亚兰   来源:原创

指导学生创作儿童诗初探                                                     

内容摘要:培养儿童写自己的儿童诗,应从他们的兴趣着手:一、美化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受美;二、营造诗情氛围,让学生去发现美:赏诗、背诗;:仿诗、接诗;三、创造联想情境,让学生表现美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飞    进诗的意境;创设情境,角色移位;情景交融,意象想通。     

关键词:美化教学;营造诗情氛围;创造联想情境;感受;发现;表现。

儿童诗是针对儿童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块纯净鲜美的 园地,是教育滋润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乐章。它最主要的是根据儿童的特点,诗更简短,浅显明白,更加清新,明快,接近孩子的生活。指导学生创作儿童诗是让孩子从小受到诗的教育,也就是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让中年级的儿童写他自己的儿童诗,童笔书童心,去描绘他们的自己的儿童世界。更多的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表现真善美、表现爱: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然、爱亲人、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是一片洁净的天空,他们第一次由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对于他们,学什么都是新鲜的。由于一切零有开始,教会他们写诗尤其要耐心,细致,一步一步来,不可操之过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变要他写为他要写,我分这样几步进行指导:

一、美化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受美。 要让低年级孩子爱诗写诗不那么容易,它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启发和长期的潜移默化。散文大师秦牧曾说过:“语言的宝库在当代人的口头上。”言语之美,幕幕皇皇,也就是说,美好的语言,显示出光明正大之气。教师是运用语言的典范,因此,美化教学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上课力求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儿童化。表达流畅,给学生以美感,使教学语言化。如《春风吹》后,我说:春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小朋友你喜欢春风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喜欢!”我就乘势说:“现在,春风娃娃悄悄走进了教室,来看望小朋友了,大家伸出手去跟春风握一握,向它问好。”“春风你好,留下来,下课我们做游戏好吗?”“风娃娃,你的家在哪里?”学生在美的语言环境中,心里种下了诗的种子。

二、营造诗情氛围,让学生去美 想让低年级儿童创作诗歌,必须让学生去接触诗,读诗,了解诗。“诗是艺术的语言。”(艾青)“诗是文学样式中最有音乐性的一种样式。”(郭小川)诗的语言应当是叮当作响的流水。

 1、赏诗、背诗:谚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及文学性与思想性于一体。唐诗的内容广泛,有的咏山川田园之美,有的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有的记述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有的抒发个人志向和奋发精神,有的表达人际之间美好的愿望……一首诗作,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民心灵。言简意赅,富有情味。读读唐诗能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其中有很多是篇,脍炙人口,易于成诵,能让小朋友感受诗语言之美。于是我每一周一首适合儿童的诗,并解释其意,学生已掌握了十几首古诗,并跟着录音磁带唱起了古诗,让学生在背背唱唱中去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这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儿童应做到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2、仿诗、接诗:儿童诗就像孩子的心灵那样纯洁、美丽、人见人爱。那么什么是诗呢?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如果你将书上的概念、理论空洞的讲述给他们,即使你讲的头头是道,引古举今,孩子们可不记私情,甚至子开炉灶,自得其乐,任你老师滔滔不绝,结果只能是教师孤芳自赏,事倍功半。那么怎么办?由于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各种心理素质的萌生、转折和发展时期,仿效性强,我就通过一些优秀的诗篇使他们潜移默化。而现代儿童诗作家如:圣野、金波、任蓉蓉、李少白、樊发稼等的作品,贴近孩子生活,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易懂易记易诵,为孩子们所喜爱。通过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激情,并让学生读读背背学学,玩一玩接诗的游戏,从易到难,多易少难。如有一次我朗读金波的《一首诗》读到:“……这首诗/只有长长的一句:/从家门口/写到校门口/从爱妈妈,/写到------我突然收口,学生脱口而出:写到爱老师。我马上表扬他们:“呀,小朋友真有本领,你们的想法跟作家一样,看来你们可以成为小作家,小诗人了。”孩子们兴致更浓了,非要我再读几首,再来接诗,誓与大诗人一比高低,在接诗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慢慢喜欢上了儿童诗,从中体会用词之妙,发现诗之美。 在欣赏的过程中,可让小朋友的思维沉浸在种想像,追求和探索的状态中,激活了孩子大脑中贮存的各种信息,图像,为创作儿童诗创作条件,这既是语言的学习,意境的熏陶和情绪上的准备,也是学生写诗前的热身运动。

三、创造联想情境,让学生表现美。

1、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飞进诗的意境。低年级学生从童话世界里走来,他们是一张张洁白的纸,一颗颗明净的水珠,他们本身就是一首首美丽的诗。他们没有受到概念的框架,思绪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想像可驰骋千里,在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七彩的,绚丽的,他们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奇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飞进诗的意境。“诗人感悟,联类不穷”教会学生要从第一物象联系到第二、第三以至若干物象,达到物我融合的程度,使学生把头脑中积存的各种生活表图景、体验、感受等等,都调动起来,联系起来,加以思考、提炼,进而分析、比较、综合、取舍、裁剪、组织、缀合,注入自己深厚感情和主观意识。高尔基说得好:……文学家虽然是慷慨的却必须把自己想象成吝啬鬼;虽然是毫不贪婪的,却必须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贪婪的守财奴;虽然是意志薄弱的,却必须令人信服的描写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主观心思与客观事物相结合,“情——物——言”组成和谐的整体。小朋友只有凭借想像的翅膀,让情思自由飞翔,才能写出好诗。例如李娜娜小朋友写的《信服和被子》:被子是信封/我是小信纸/让我睡在里面/寄到哪里去?/寄到梦乡里。小作者把自己每天睡的被子联想成了信封,把被子里的我联想成了小信纸,信可以寄,那我这封信寄到哪里去呢?寄到梦乡里,联想合情合理,妙趣横生。

 2、创设情境,角色移位。诗缘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作儿童诗,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儿童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的学习。于是我领着孩子走进大自然,置身于环境中,去倾听大自然奇丽的语言,去感受动植物的快乐与悲哀,去跟他们交谈,赋予物以情感.

对任何创造性劳动,情感性都是十分重要的,炽烈的感情才能推动强烈的创作欲望的产生。诗歌是感情的产物,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让孩子与景物进行角色移位,使诗心得到放飞,使物象“生命”化,情趣化。如丁双双小朋友写的《我是一只鸟》中这样写到:我是一只小鸟/树林是我的家/大地是我的床/蓝天是我的被子/风吹雨打我不怕/自由自在尽飞翔。在这里她就是那只渴望自由,勇敢的小鸟,他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这只小鸟的身上。 学生从客观的描绘到融我的想像,情趣盎然,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感悟寄于小雪珠身上,使本无生命的雪珠具有了灵性。

 3、情景交融,意象想通。诗是灵魂的净土,是生活的阳光。诗源于生活,而中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受非常单一,他们对于事物 的描绘只能是或者说更多对表象、印象作些皮相造型。因此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做一个有心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找素材,对意象、心象进行深层刻划。像作家一样让心像与表象相互对流,意象与印象相互渗透。渐渐地孩子们发现,诗就在自己的生活中玩时有诗,吃饭时、睡觉时、哭时、笑时也有诗。比如刘倩小朋友,冬天的一个晚上,她趴在窗户上看星星,它会不会冷呀?该怎么办呢?一看,厨里还有个大棉袄没穿,她马上就转忧为喜写下来一首小诗:“天上的星星,我问你/冬天的夜里你冷不冷/冷的请到我家来/穿上我的大棉袄”感情就很自然的流露出来。 每一位儿童诗都寄托着孩子的一个梦,一种信念,一个属于自由的主题。每首诗都是他们心灵与情感的放飞。 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儿童诗短小的形式,充满生活情趣的情节,朗朗上口的语言,赢得了孩子们的喜欢。现在,孩子们写诗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诗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总之,儿童诗是孩子们自由呼吸,,尽情想像的产物,是他们用爱心,同情心,好奇心结出的果子。写儿童诗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