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诗教学策略 摘要:儿童诗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儿童诗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谈起,儿童诗不仅受到小学生的喜爱,而且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本文着重讲了一些儿童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 重要作用 教学策略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儿歌、童谣、儿童诗、古典诗词等。诗歌是文学之母,其语言优美、内涵蕴藉、富含想象。让儿童在诗的年华,多诵读诗歌、欣赏诗歌,让诗意和浪漫钻入心里,“是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最伟大的馈赠”。面对儿童诗这种特殊的文体,我一直都非常重视,要让孩子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之美,体验诗中的情感,呵护孩子纯真的想象和灵性。 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具有情感高洁、想象丰富、童趣盎然、语言精美等特点。这就使得儿童诗和一般的阅读材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儿童诗的重点往往不是叙事,而是抒情;其次,儿童诗的语言精美、凝练,较多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后,儿童诗里有着丰富的想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以讲读文章的方法来教授诗歌,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针对儿童诗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比如,启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叶老的名诗《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里面大量使用叠词,如果能知道学生在叠词处加以强调和停顿,并注意朗读的音调和速度,就能帮助学生找到诗歌内在的韵律,在朗读中提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二)品读词句,悟其凝练和精美。 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帮助学生以点带面,理清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比如:赵宗宪的《蟋蟀》 蟋蟀和我捉迷藏 蟋蟀躲在墙角里 我找来找去找不到 一赌气 我就不再找了 蟋蟀看见我变了脸 就连连叫着 我告诉你我在这里 还不行吗? 这首诗歌描写了小朋友捉蟋蟀的情景,在这一节小诗里,“躲在墙角”“连连叫着”等词用得十分精准,既准确描绘了蟋蟀的生活习性,又又写出了小朋友的天真稚趣。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带着动作来朗读,并让他们谈谈对这些词的体会。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了《白鹅》《猫》等文章之后,让学生仿作小诗。 (三)开展活动,放飞想象和心灵。 儿童诗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广阔而绮丽的想象空间。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体会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无限的想象空间之中,让学生在想像的世界中遨游。 比如,《看 巧 云》这首小诗 八月, 看巧云。 小伙伴, 仰倒在 田野里, 向蓝天冥想。 白的鹅, 红的马, 黑的妖, 紫的魔…… 小肚皮, 贴在草上, 小脚丫, 翘在天上。 一个个, 像架直升飞机, 准备着, 向童话世界起飞。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写出了云的变幻莫测,千姿百态。可让学生描述自己见到的云的各种姿态,对诗歌的意境进行拓展和延伸. (四)模仿佳作,抒发童真和童趣 儿童诗具有纯真的童心,创设性地运通优美的现代汉语,韵律流畅、节奏生动,切合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文学、文字的认知水平。所以,我在教学中也尝试让薛金星诗歌的模仿性创作。小诗《可不可以说》是香港诗人西西的作品,立意新巧,极富童趣,我出示了诗歌的第一小节,并声情并茂地朗诵给学生听——“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一块鸡蛋/一只葱/一个胡椒粉?” 哈,多可爱的句子,多特别的诗!学生们边听边欣喜地感受着诗歌的特点,显然被这首诗吸引住了。接着,课件出示以下诗歌片段—— “可不可以说/一( )飞鸟/一( )椰子一( )/一( )树/一( )太阳一( )/一( )暴雨?/可不可以说/一( )雨/一( )雪花/一( )银河/一( )宇宙?/可不可以说/一( )蚂蚁/一( )甲虫/一( )猪猡/一( )英雄?/可不可以说……” 我启发学生以游戏接龙形式自由续诗,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之后,我又出示了原诗的句子,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品味中感受诗的灵气,还告诉学生,诗歌是美好的,诗歌的世界是奇妙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五)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儿童诗的读者是儿童,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什么是好孩子》这首诗讲述了好孩子该具备哪些特点,如果是老师告诉他,学生不会引起共鸣,以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反思,努力改正不足。 总之,小学的儿童诗教学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对待,接续绵延已久的古老师教传统,因为“诗歌是对人类记忆的表达”。只有在文化和诗歌的传承中,才能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使我们正处于花季的儿童、少年在倾听诗歌中与传统对话,与未来交流。正如托尔斯泰所言,诗人是举着心灵的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那么,就让我们的教师举起诗歌这盏照亮灵魂的火炬,给我们的儿童和少年以人文的关怀和美学的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