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学校首页
工作指南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2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11-05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11-05
课题组工作计划 (2019.2—2019.…07-01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8.9-2019.1)07-0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6-28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6-03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1-22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1-22
最近更新
用小诗的翅膀,伴英语飞行12-13
一首英文童诗带给孩子的英语学习力…12-13
陈敏论文《巧用教材中的Rhyme 开展…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6年武进区小学音乐…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9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5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让儿童诗绽放光彩12-06
英语诗配画作品展示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基于翻转课堂的…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探究多样教学方…12-03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课题网站>>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专题培训
让童诗轻舞飞扬  (转载)
发布时间:2019-11-07   点击次数:   作者:王文娟   来源:原创

让童诗轻舞飞扬?(转载) ??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诗歌,也许日月星辰都将黯然失色。?不知哪位哲人曾说过: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孩子的小脑瓜里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盛开着诗的花朵。在他们的眼里,大树是长胡须的老爷爷,雨点儿是云妈妈淘气的孩子,露珠儿是叶子闪亮的眼睛??孩子们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风儿会跑???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有着最纯真的童心,蕴藏着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和有趣的情致。他们会同情上了一整天班累得满脸通红的太阳公公,会担心夜里小鱼儿在荷叶上睡得是否安好,会为小蚂蚁乘上了落叶船去远航而欣喜??? 这就是孩子写诗的优势,只不过这优势如同一颗种子被埋在孩子的心灵花园里,如果作为园丁的我们能给予阳光,施予雨露,我想这诗的种子也许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新绿的枝头就是那些轻舞飞扬的童诗。

? 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大量赏读童诗,和童诗亲密接触。?

 从儿童认知的规律看,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言的,易于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的话也告诉我们,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进行了解,童诗写作也是如此。让孩子们从欣赏开始,多读一些好的童诗作品,让诗和他们亲密接触。关键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体会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从而产生“泡菜效应”,得到最初的文学的感染。? 组织学生阅读童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既有课内读,也有课外读,既有集中读,也有分散读,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耳朵听。赏读的诗歌非常丰富,既可以是冰心、金波、柯岩等名家的童诗;也可以是孩子自己创作的优秀的童诗,还可以从成人诗中寻找,像徐志摩等的有些诗作也充满了童趣,可以赏读。? 孩子们读多了好的诗歌,就会从中受到熏陶,感受到诗的节奏、情趣和优美的意境。这样一路读来,不但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更是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和写童诗的欲望。?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积累童诗表象,睁开诗意的眼睛。

? 童诗写作跟所有的写作一样,需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童诗从根本上说“是生活的折光,是某种比喻”。因此,指导儿童写童诗,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 自然界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童诗表象,一草一木,一虫一鱼,都像谜一般地吸引着儿童,要多组织儿童去郊游,去寻找,去猜想。我们要引导儿童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细微而感受最深刻的表象,早春柳枝上冒出的嫩芽,盛夏池塘深处传来的蛙鸣,初秋草叶上晶莹的露珠,寒冬片片飘舞的雪花。盛开的鲜花、瑰丽的晚霞、飞舞的落叶、皑皑的白雪??这一切深深碰撞着儿童天真、美好、善良的心灵,这一切能激起他们多少神奇的想象啊!。? 生活是童诗创作最肥沃的土壤。儿童的生活中处处都含有童诗的基因。只要你睁开诗意的眼睛,童诗的神思便会在心海里游荡。从生活中获取童诗表象的最大好处是更有真情实感,而具有真实情感的诗歌最能打动人的灵魂。儿童生活中的各种种样的感受,快乐、生气、伤心、愤怒等等,都是真实的感受,也是创作的灵感。?

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尝试童诗写作,让童诗轻舞飞扬。?

(一)模仿是通往创作的桥梁。?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创作童诗也是如此。模仿优秀的作品不仅可以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佳作的熏陶,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的,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当然,指导孩子们模仿并不是机械的,而是促使他们将模仿的对象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发展个性,提高孩子童诗写作的能力。? 童诗的模仿可以与诗的欣赏结合在一起进行。刚开始时,读一首诗,我会在与孩子们赏析完诗歌后,选择最精彩的一两句让孩子仿写。? 课堂链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家》? 师:这首诗写得多美呀!让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试着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来作诗。? 生:夜空是星星的家,夜空也是月亮的家。?生:树林是小兔的家,树林也是小松鼠的家。?生:树林也是老虎和狮子的家。?师:对,树林是许多动物的家。?生:宇宙是飞船的家。?生:池塘是荷花的家。? 生:春天是小草和鲜花的家,夏天是知了的家。?生:秋天是果子的家,冬天是冰雪的家。?师:多么富有诗意呀!谁还能说一说??生:云儿是雨点的家。?生:大海是浪花的家。? 生:沙漠是骆驼的家,南极是企鹅的家。?生:学校就是我们的家。? 师:是呀,我们就像一家人,要相亲相爱呀!? 本片段启发学生从“家”发散开去,举一反三,广泛交流观察大自然的感性知识,不仅丰富了对“家”的理解,而且有机地进行了口语训练。教师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深入浅出地把诗教渗透到训练过程中,把诗的种子播撒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中。? 学完《家》后,孩子们仿照“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写出了“夜空是星星的家。池塘是水草的家。大海是贝壳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等许多富有童趣的的诗句。以后再慢慢地过渡到一节诗,一首诗的模仿。? (二)创作属于孩子自己的童诗。? 尽管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天真的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孩子也常会出其不意地吐出很有韵味的话来。但是,孩子们缺少写诗的经验。我们指导儿童进行童诗创作的主要工作在于挖掘孩子潜在的能力,及时捕捉信息,而不必刻意灌输太多专门的写作技巧。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孩子们写诗的:? 1)“天街小雨润如酥”—选择生活中的小事写成诗。? 生活就是诗,诗就在生活中。儿童写诗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和经历过的事,否则就没有生命,没有真情实感,只能是无病呻吟。所以,引导孩子写诗首先就要让孩子找到触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形象、语言去表现它。? 课堂链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乡下孩子》? 师:小朋友,乡下孩子除了会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之外,还会干些什么呢?? 1:他们会割青草喂小羊。?2:他们会捡稻穗喂小鸡。?3:他们还会摸螺蛳喂小鸭。? 师:你能像小作者那样完整地说一句话吗??1:摘几根柳条,能编织好看的草帽。?2:采一束野花,能画出美丽的图画。?3:采一束野花,装扮了整齐的房间。?生:割一篮青草,乐坏了可爱的小白兔。?生:捡一把稻穗,撑圆了小鸡的肚皮。?生:划一只小船,接回了辛勤劳动的爸爸。? 课后,孩子们写下了这样的小诗:?其一:?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百灵,?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蒲公英。捉一只蜻蜓,?能编织美丽的故事。?挖一篮青草,?撑圆了羊儿的肚皮。?逮一些小虫,?乐坏了馋嘴的小鸡。?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其二:? 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喜鹊,?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花。?捉一只蜻蜓,能编织美丽的童话。?用一支竹笛,能吹出动听的山歌。?挑一篮马兰,煮出一屋春天的清香。?摸一篮螺蛳,乐坏了可爱的小鸭。?哦,乡下的野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 多么有意思的想象,多么纯真的童心,原来乡下的生活也能写得这么美好。(2)“草色遥看看近却无”—挖掘文本内容写成诗。? 课堂链接:? 师:小朋友们,这首小诗美吗??生:(齐声)美!? 师:既然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就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好吗??生:(高兴)好!?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落叶图、群鱼图、流萤图和荷花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呀??????你能仿照课文作一首小诗吗?? 生:(陷入短时的沉思。有的同桌小声商量)? 1:我喜欢小鱼,我能说一首小诗。我最喜欢,在池塘里游泳的小鱼,这 ? ? 6? 里一群,那里一群,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师:你很勇敢!老师觉得你作的小诗绝不比课文逊色!? 2:我最喜欢,夏天的萤火虫,这里一只,那里一只,真像一盏盏小灯笼。?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而且想象也特别丰富,真棒!?3:我也来说几句。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落叶,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 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师:你能学以致用,很聪明!? 4:我喜欢荷塘里盛开的荷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像一个个漂亮的 小姑娘。? 师:你作的小诗特别可爱。除了这些,你平时看到的美好的事物也可以说给 大家听。? 5:我最喜欢,花丛中美丽的蝴蝶,这里一只,那里一只,好像在参加舞 蹈比赛呢!? 6:我最喜欢,天上飞翔的小鸟,这里一只,那里一只,多么自由自在!?7:我最喜欢,冬天的雪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像一朵朵六角形的 小白花。? 8:我最喜欢,清晨小草上的露珠,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像一颗颗晶 莹透亮的珍珠。? 师:你们可真像一个个小诗人呀!作了这么美的小诗,老师真佩服你们!?在教学中,我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安排了一个迁移练习,给学生提供几个大自然的画面,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创编诗歌。通过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第一段为范例创编诗歌。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孩子们内心的感受又是不尽相同的。我创设了自由的氛围,让孩子们尽情发挥,畅所欲言,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孩子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中,学生的灵性得以放飞,丰富的想象如同插上了翅膀自由翱翔,闪光的语句如同涓涓细流,涌出心田。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丰富了自己的内部语言。? 诗总是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设计个性化的想象情境为学生的自由创造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天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激发 ? ?7? 了关注社会的意识。本课正是从抓课文解读的“切入点”入手,逐步引出“发展点”和“创新点”,让每个学生进入自己新的角色,激活已有的的生活积累,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在想象中实现了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的飞跃。尽管他们的对课文内容和生活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大而化之的,但却往往是充满灵性的,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的火花。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精彩的。? 3)“万紫千红总是春”—欣赏自然界的景物写成诗。? 在孩子的心目中,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花鸟虫鱼都是一首首瑰丽的诗篇。孩子们这样写秋天:? 蓝色的天空,象无边的海洋。?清凉的秋风,吹拂我的脸庞。?金色的稻穗,铺满整个大地。?红红的柿子,让大树挂满灯笼。?蛐蛐的鸣叫,像举行一场晚会。?大雁的队伍,像士兵一样整齐。?哦,我好喜欢,?秋天美丽的乡村。? 还有一首《雪花和露珠》是这样写的:?我最喜欢? 冬天飞舞的雪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 真比满地的露珠还多。?到了春天,?雪花化了,? 我看着花瓣上的露珠,?这里一滴,?那里一滴,?? 真比满天的雪花还多。

由此可见,当儿童对童诗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头脑中储备了大量新奇丰富的童诗表象时,就要积极地为他们创设条件,激活这种种表象,让儿童尝试写出属于儿童自己的儿童诗。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