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为一切文学样式之魁首,“知、情、意、趣,诗的涵盖可谓广矣;兴、观、群、怨,诗的作用可谓大矣。” 儿童诗 是指一种特别重视节奏、声韵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内容生动活泼,情趣昂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 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铀。而儿童诗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的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理解、欣赏和喜爱。不仅如此,儿童诗往往洋溢着盎然的童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更能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也已经把儿童诗当作很重要的一大块内容,特别是人教版小学第一册教材中一开始学拼音,就穿插编排了很多儿童诗。由此看来,重视小学儿童诗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儿童诗文本是学生喜爱的语言启蒙教材 儿童刚入学时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书面语的。他们容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儿童诗恰好符合了这样的要求:短小、意境优美、内容完整、情感充沛、生动有趣、文思流畅、闪烁着思想的智慧与火花等。特别是童诗那广阔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常常令人感动,难以忘怀。因此,在现在的新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优秀儿童诗作。这些短小、简单、有趣、优美的儿歌和童诗就深受孩子们喜欢,学起来也容易。 刚入学的孩子也处于一个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用常用的句子或描述日常生活的文章来进行阅读训练可能很难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这样的句子除了帮助孩子多认识几个字和标点符号以外,对孩子的思维发展、人格健全等没有多大的用处。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内涵丰富但内容简单的儿童诗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这些诗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容易理解、接受,又短小且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在学习时非常喜欢,自然而然地就能学以致用。 2.儿童诗创作是受学生欢迎的语言实践活动 孩子的天性就是诗,也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诗人。所以我们用童诗创作来发展儿童原有的独特的体验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体验,发展自己的语言最恰当不过了。当儿童能够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观察和体验时,他的语言是极具个性,是浑然天成的。他们诗中大量的句子都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浅近且富有童趣,生动却不失哲理,这种语言活动是极具生长力量的。 3.儿童诗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捷径 儿童诗虽然简单,但却仍然有深远、优美的意境与想象空间。阅读儿童诗会带领孩子们到一个无限辽阔的天地,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产生联想。让孩子们闭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什么。孩子们说的往往很生动、优美。即使有些孩子们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相信在赏读过程中,优美丰富的诗歌也能给他们带去独特的体验、感受,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感受诗的美、语文的美、生活的美。 4.儿童诗教学是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载体。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发现,新版的语文教材更多地关注文学性,儿童文学作品在其中占了非常高的比例。让孩子多读诗、多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并籍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世界本质上是诗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充实,让我们的情感生活丰富,让我们的想像天地广阔。诗歌是体现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5.儿童诗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却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诗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