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思维方法之一:寻因法
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中心小学王昌荣
儿童诗,有成人创作和儿童创作,它,典型中有通俗,灵气中有情味,稚拙中显淳朴,清新中显自然,反应了童真童趣。有人说,写诗靠的是灵感,写儿童诗也有同样的道理,那么,灵感从哪里来呢?掌握儿童诗的思维方法,能促使灵感的萌发,下面我就思维方法谈谈儿童诗灵感的促发。
寻因法,由果溯因,果是现实的,因是虚渺的,不确切的,但在儿童诗中却充满了灵气和童趣,天真和可爱,有一种“傻得聪明的感觉”,对你这个“因”有一种奇特、陌生的感觉。
如《太阳》:
太阳像一个大煤饼,
在山的火炉里,
烤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早晨,
就烧得满脸红彤彤的。
早晨太阳红彤彤是果,是事实,为什么红彤彤是因,小作者寻找的音就成大煤饼,展上的火炉里烤红的。想象是何等的天真10秒,但有一点,双方都是红的,红把他们两者联系起来了,当然,太阳的红还可以与其他的红联系起来,由此可写出很多首儿童诗来。
又如《爱思考的星星》:
夜晚,
黑暗的天空中,
星星一闪一闪,
这是因为月亮婆婆出奇,
叫星星回答,
星星正在眨眼睛思考。
你看过是星星眨眼睛,由果溯因。为什么眨眼?小作者马上想到了思考的孩子也会眨巴眨巴着眼睛。显出儿童的稚拙、天真,把人的灵气给了星星,使星星活了起来。
再如《桃花》:
桃花是爱漂亮的姑娘,
她不喜欢睡在春姐姐的怀里,
悄悄起来,
偷来春姐姐的胭脂,
拼命往脸上擦。
春姐姐醒来,,发现胭脂不见了,
就到人间来寻找,
将万物从梦中惊醒。
你瞧,桃花的红是这个原因吗?根本不是,可小作者把原因编成了一个故事,多有趣啊!
在这里,你在寻“因”的时候,先要从“果”的本身去寻找联系的发现点,然后再联系时编成一个小故事,用分行的方法写,就成了儿童诗,你看,容易吗?
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因果的联系中有时只要有百分之一的联系就够了,百分之九十九牵强附会,若联系太实在了,反而失去童趣,二,因果的联系要跳出常人的思维,就显得有味道,如彩虹和桥的联系,人人都会想到,这没有给读者新鲜感,显不出孩子的稚拙、天真和灵气。
——摘自《新作文》2011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