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指南 专题培训 研究动态 实践探索 成果展示 学校首页
工作指南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2
《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11-1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11-05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11-05
课题组工作计划 (2019.2—2019.…07-01
课题组工作总结(2018.9-2019.1)07-01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6-28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6-03
关于召开儿童诗课题组成员会议的通…01-22
关于开展儿童诗课题研讨活动的通知…01-22
最近更新
用小诗的翅膀,伴英语飞行12-13
一首英文童诗带给孩子的英语学习力…12-13
陈敏论文《巧用教材中的Rhyme 开展…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6年武进区小学音乐…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9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徐莉莎老师获2015年度武进区嘉奖12-09
让儿童诗绽放光彩12-06
英语诗配画作品展示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基于翻转课堂的…12-03
姜唯婷老师的论文《探究多样教学方…12-03
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课题网站>>构建小学儿童诗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专题培训
(转载)坚持儿童诗与孩子的心灵沟通——读刘崇善《给孩子们的诗》
发布时间:2018-09-13   点击次数:   作者:邓瑞芳   来源:原创

(转载)坚持儿童诗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读刘崇善《给孩子们的诗》

程逸汝

年逾八十的儿童诗人刘崇善,面对当前儿童诗坛诗风不正、诗意远离儿童生活的现状,拍案而起,一起呵成,夜以继日,在短短六十多天,创作了八十五首儿童诗,集成《给孩子们的诗》,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坚持儿童诗与孩子的心灵沟通的明证,也是儿童诗生存智慧闪烁的异彩。

中国式的儿童诗历来有与孩子的心灵沟通的光辉历史:从郭风的《木偶戏》到袁鹰的《时光老人的礼物》,从柯岩的《帽子的秘密》到金波的《绿色的太阳》,从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到圣野的《欢迎小雨点》……无一不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因而成为儿童诗坛风姿独领的精神花朵,体现了儿童诗生命的本色,存在的价值,智慧的结晶。刘崇善《给孩子们的诗》的诞生,坚持儿童诗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引领儿童诗回归民族本色传统的正道,对于当前促进儿童诗的正本清源,繁荣儿童诗的创作,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翻开绿色的洋溢春天气息的儿童诗集的封面,一首首儿童诗面貌迥异、多姿多彩、鲜活灵动,每读一首心头便涌现久别重逢的喜悦。限于篇幅,仅赏读以下三首——

一读《云》:“云笼罩在妈妈的脸上,/ 再大的风也吹不散它,/ 看不清她可爱的脸庞,/ 心阴沉沉的,我好害怕!/ 是不是她为我楸心,/ 只因这次我没有听话;/ 是不是她有什么伤痛,/ 心中解不开的疙瘩。知道啦!知道啦!/ 为了我,她日夜牵挂,/ 她的笑终究会把云驱散,/ 但等我的脸上升起彩霞。”

《云》以孩子的口吻直接抒写“云笼罩在妈妈的脸上”时的心绪,这是诗意的基调,随后,分层描述“我好害怕”的感受,用两个“是不是……”自问自答,既是自责,又是关爱,纯真的感情自然流露,体现了童诗难能可贵的真情真言。就在“我”忧心忡忡时,两个“知道啦”将烦心的基调推向多变,由阴沉转为明媚,展现了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望:“她的笑终究会把云驱散,但等我的脸上升起彩霞。”这阳光灿烂般的诗句,貌似在写“云的驱散”,实则凸显母子情深,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一个极其平常的“云”字,竟能抒写出如此浓郁的心绪,这正体现了诗人从儿童生活中发现诗意、抒写诗意的功力,更体现了诗人善于把握儿童自身魅力的完美性和实在性。

二读《声音》:“ 淅沥沥,哗哗哗,/ 雨在下,越来越大。/ 轰隆隆,呼呼呼,/ 雷在响,狂风在刮。/ 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只给我的耳朵欣赏,/ 真是装也装不下。/ 好啊,欢迎你们,/ 在我的耳朵里安家,/ 如果没有这些声音,/ 生活将多么单调、贫乏。”

《声音》汇聚了来自生活的儿童熟悉的雨、风、雷的声音,诗意在哪里呢?倘若停留于描摹自然界的声音,诗意便会荡然无存,而今诗人将“大自然的美妙的声音”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听觉一下转化为视觉,欣赏声音“图画”的自然是“耳朵”,“装也装不下”的声音图画的“耳朵”,这是通感手法的灵活运用。于是,诗意就像天使下凡,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好啊,欢迎你们……”这是对声音热烈的赞颂,拟人的声音一下变成人物,“在我的耳朵里安家”的人物,表现了儿童特有的想法和情趣,闪烁着童诗诱人的光彩。

三读《作业簿上的印迹》:“作业簿上有我汗水的印迹,/ 作业簿上有她希冀的光华,/ 难忘这无数的日日夜夜,/ 妈妈的爱在字里行间倾洒。/ 作业簿上是我荆棘的路,/ 作业簿上是妈妈浇灌的花,/ 她的心血凝结在每一页上,/ 才会绿草茵茵,遍地奇葩。/ 作业簿就是一张通行证,/ 妈妈祝福我向明天进发,/ 作业簿就是一张船票,/ 我带着它乘巨轮走遍天涯……”

《作业簿上的印迹》来自于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小小作业本是学习用品,如今摇身一变,变成了抒写“妈妈的爱”的凭借物,而爱的流露始终伴随着“我”和妈妈的双向印迹:“有我汗水的印迹”;“有她希冀的光华”。“是我荆棘的路”;“是妈妈浇灌的花”。串用的比喻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将“我”和妈妈的爱反复概述,诗意洋溢。“她的心血凝结在每一页上,才会绿草茵茵,遍地奇葩。”这一暗喻将妈妈比作培育“我”在作业本上成长的园丁,创造了童诗的意境,巧妙地展示儿童成长的流向。

    当“作业簿就是一张通行证”时,妈妈的爱是“祝福我向明天进发”;当“作业簿就是一张船票”时,“我”的成长的印迹是“带着它乘巨轮走遍天涯……”,串用的比喻句加大了诗意的力度,将成长的印迹鲜明凸显,让童诗放射光彩夺目的亮点。

可想而知,当孩子们喜读《给孩子们的诗》,会立马感到自己的生活诗化了,美化了,深化了。若有兴致,还能读到名家樊发稼的序,诗人的《后记》,来自全国各省市27位儿童诗人的点评,这是诗人首创的诗集独有的特色。“面向生活、面向儿童,是写作儿童诗的第一要义。”“我相信自己的尝试是有益的,这本诗集将成为广大小读者喜爱的读物。”(《后记》)我坚信诗集将走向孩子,受到孩子的欢迎,诗人的愿望终将实现,美不可言。

写于2016年6月1日 

                      (载《儿童文学信息》63期)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武进区洛阳镇永安里路145号 E-mail:wjly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