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百”的奇妙世界 ——记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认识100》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莉

2025年12月30日,朱老师在二(8)班执教了一堂充满趣味与思考的数学课——《认识100》。课堂上,朱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游戏中理解,真正走进“一百”的数学世界。

一、动手操作,感知数的形成

课堂伊始,朱老师以“小朋友看动画片”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从“1”开始,逐步数到“10”,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学生通过数学习单和小方块模型,数出“99”,并思考“99添上1是多少”。朱老师适时板书“99添上1是一百”,自然引出课题。

在探究“一百里面有10个十”时,学生边数边摆,直观感受到“10个十合起来就是一百”。朱老师还借助计数器,让学生动手拨珠,从90数到100,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规则,体会“一、十、百”之间的关系。

二、多种方式,掌握数的读写与大小

“读写100”环节,朱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的百位、十位和个位,明确“100”的写法和读法,并强调“0”的占位作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100是一个三位数,比所有两位数都大。

“数数”活动中,学生通过“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多种方式,从50数到100,进一步巩固数感,理解数序与数位的关系。

三、趣味练习,深化对“百”的理解

朱老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练习活动:“哪吒的火箭枪”数线填数、“踢毽子数数”“沙包丢丢乐”“比眼力估数”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一”“十”“百”作为计数单位的意义。

尤其有趣的是,学生通过观察100粒花生、100粒黄豆、100根棉棒等实物,理解“虽然物体大小不同,但数量都是100”,进一步建立“百”的量感。

四、联系生活,拓展数学视野

朱老师还引入“百家姓”,让学生了解“百”不仅表示具体数量,也有“多”的含义。学生在寻找生活中“100”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堂最后,朱老师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总结学习内容,学生齐声诵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五、课堂总结,展望未来

朱老师鼓励学生分享收获,并抛出问题:“100添上1是多少?”激发学生对更大数的好奇与探索欲望。这堂课不仅让学生认识了100,更点燃了他们继续学习数学的热情。

朱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生动的教学语言、巧妙的活动设计,带领学生在“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找一找”中轻松学习,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28D7C68588D60A8B8D2A19FADD72C6EA.png

689D9AB7FEDA20FF671636B3AA4B52E0.pn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