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奥秘,共赴语言课堂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2025年5月13日,洛阳中心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一场以《棉花姑娘》为主题的教研课活动。此次活动由,由张鑫瑜老师执教,大家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在教研课上,张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精心的教学设计,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课程伊始,老师通过一则谜语引入,再出示棉花的图片,并识记生字“棉”,以此找到生活中的棉花制品,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们带入到棉花姑娘生病寻求帮助的故事情境中。例如,在描述棉花姑娘被蚜虫折磨的痛苦时,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棉花姑娘的无助,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在识字教学环节,这堂课亮点频出。张老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方法,如字理识字,通过展示 “燕” 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明白这个字是根据燕子的外形创造出来的;利用结合生活经验猜一猜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病” 字 ——甲骨文的“病”表示一个人躺在床上,疼得浑身冒汗,这种寓教于乐的识字方法,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识字效果显著。同时,在朗读指导方面,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们仿佛化身为课文中的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鸟、青蛙等角色,读出了各自的语气和情感,在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的研讨环节,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各抒己见。大家一致认为,张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独特,不仅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们也围绕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比如,朗读方面还应指导学生感受棉花姑娘的心情,读出不同动物医生的语言特点。
此次《棉花姑娘》教研课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相信在这样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教师们将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带来更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推动学校语文教学质量迈向新的台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