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海探“读”,西游启智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2025年5月8日在洛阳中心小学五(11)班的语文课堂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实践课,此次活动围绕“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展开,陈晨老师为学生们打开了经典名著的大门,引领他们在思辨中探索文学的魅力。
课堂伊始,陈老师以一场奇妙的旅行作为情境导入,邀请“齐天大圣孙悟空”担任导游,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让他们怀揣着“火眼金睛”和“如意金箍棒”(铅笔),满怀期待地踏上《西游记》探秘之旅。
在“声画西游”环节,学生们展现出对书中角色和情节的熟悉。他们不仅能说出经典台词,还模仿角色语气进行表演,通过图片和音频辨别情节。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趣味互动里加深了对作品的初步认知,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和联想能力,思辨的种子悄然种下。
“溯源知著”站,学生们深入探寻《西游记》背后的故事。在交流分享中,他们知晓了作者吴承恩的相关信息,通过AI视频和创作背景介绍,学生们理解到吴承恩创作背后的社会因素。这使学生们不再局限于故事表面,而是尝试从作者视角去理解作品,思辨能力在对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中得到发展。
“回目探秘”环节,陈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西游记》目录。学生们发现回目对仗工整、概括内容的特点,还了解到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在分析回目、猜测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从整体把握故事脉络,思考故事间的关联,提升了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这是思辨阅读在整本书阅读结构梳理上的有效实践。
“片段品析”站,学生们通过默读片段、合作交流,掌握了跳读、联系上下文猜读等阅读方法,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内容,并对比影视作品加深理解。他们在文字与影像的碰撞中,思考不同艺术形式的呈现差异,进一步提升了对名著的理解和思辨能力。
最后,陈老师鼓励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将课堂所学延伸至课后。本次《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实践课,通过一系列富有思辨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助力学生在经典名著的海洋中畅游,开启充满智慧的阅读之旅。
(洛小通讯组 撰稿:潘姣 摄影:姜唯婷 审稿:姜唯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