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高品质项目数学实施方案的引领下,围绕“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促进学习效果最优化”这一主题,一年级数学学科组展开“数学致远课堂”的探索。2025年4月11日上午第一节课朱丹萍老师执教了教研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和低学部副部长李彩芳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节课从设计到课堂教学,都围绕“致远课堂”的“三度”“四学”展开。课伊始,朱老师创设了参观“大喜来”食品有限公司的情境,通过复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唤醒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计算经验。接着通过参观蛋糕、饼干、面包制作区,将自主探索与巩固练习融入其中。在探学、合学环节,用“34+20=54是怎样算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圈一圈、摆一摆、拨一拨的操作活动,在比较中抽象出计算方法,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的本质;用“34-20=14是怎样算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的计算经验进行迁移,同时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摆一摆、拨一拨帮助理解。接着回顾“34+20”和“34-20”的计算过程,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进行计算方法的勾连,从而发现都要把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再加几个一,将零散的计算经验升华为结构化知识。在用学环节做到精心设计习题,从算法的巩固到题组的练习,再到计算的运用,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灵活计算、综合运用。
课后,老师们围绕主题展开了研讨,大家一直认为本节课的问题有深度、探究有层次、情境有意义、板书有设计,通过“问题驱动——操作探究——交流提炼”的探究路径,有效实现了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教有所获,研有所得。每一次的教学研讨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一次理念的更新,这些都将为探索“数学致远课堂”教学范式积累经验,从而让核心素养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摄影:张莉 撰稿:朱丹萍 审核:张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