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致远课堂,共探语文教学新路径
——洛阳中心小学六年级研讨活动
在“双新”精神的引领之下,探索教学改革、构建契合“以学为主,合作探究,学以致用”要求的致远课堂,已然成为洛阳中心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深入推进这一方向的教学实践,扎实推进课题研究进程。3月5日,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齐聚六(5)班教室,共同聆听潘姣老师讲授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探寻《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新路径与新方法。
课堂开始,潘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单元导读页,让大家将目光聚焦于外国文学名著单元的人文主题,以及阅读、习作要素之上。在揭示课题的关键环节,潘老师通过巧妙设问,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发他们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回忆与思考。同时,适时展示作者及作品的相关资料,成功激发了学生们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有序推进。从引导学生学习单元导读页、揭示课题,到“任务一:初读课文,了解梗概”,学生发现课文与前所学不同,认识梗概特点;再到“任务二:聚焦梗概,了解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概括小标题,梳理文本内容、分享阅读感悟;最后到“任务三:相连目录,推断内容”,学生观察目录,理解作用并大胆推断,精彩的视频呈现更是点燃阅读热情。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课后,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迅速组织了深入的研讨活动,众多教师积极参与点评。大家一致给予这堂课高度评价,认为其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衔接自然、丝丝入扣。尤为值得称赞的是,整堂课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细致指导与归纳能力的精心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自主探究、积极进行合作交流,成功地将语文要素有机融入每一处课堂实践。同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大力鼓励学生踊跃分享独特见解,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浓厚阅读兴趣。
此次围绕《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展开的教研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让学生在本堂课中深深领略到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全体语文教师搭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实践与交流平台。这无疑为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注入强大动力,更是为致远课堂的深度改革筑牢了坚实根基 。
(洛小课题组 撰稿:沈雪莲 摄影:黄蓉 审核:顾丽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