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阶段总结(2023年秋)
发布时间:2024-01-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顾丽芳

2023年9月~2024年1月)

《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课题自制定研究方案起,经过了理论学习、前测调查,在一次次调查、修改、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进展、课题组活动及教研成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及进展

(一)本阶段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是:

1.通过研究,分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形成我们自己对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意义的认识和主见,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2.通过研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打造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教师团队。

(二)课题研究具体活动及成果

1.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的现状和理论基础研究。

从网络、媒体和书籍中搜集、查阅国内外关于思辨“整本书阅读”等相关理论,理清基于思辨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的内涵、意义、价值。

1.立足实践现状,组织理论学习 

通过对本校师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现状的研究,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找到核心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理论是实践的航标。自2023年11月份课题通过立项起,课题组便开展了专门的理论学习。课题组长系统搜索有关思辨、整本书阅读的理论资料、实践经验资料等,加以整理,初步形成校本化的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并拟订相关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和评价体系。为下一个阶段的研究指明方向。 我们建立课题组微信群,平肘大家都会自觉地将理论学习材料或自己发现的相关文章或观点,上传到微信群,供大家学习,并在开展课题组学习活动时,将所看到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在科研思想上达成共识。

2.制定研究计划,例行课题常规 

每个学期初,由课题组长拟定本课题组的研讨计划,明确本学期研讨的重点、要求与进程,然后再根据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

⑴开展每月一次课题组例会。

⑵开展每月一次理论学习,有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方式。

⑶开展每学期至少1次专题研讨活动。

3. 具体理论研究形成活动模块。

1)课题调查报告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洛阳中心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随机答卷人数765人,采用网络问卷,匿名答题学生客观回答。了解受访者对阅读的态度、习惯以及  行为,以及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偏好和处理方式。通过问卷的设计,我们收集到了关于受访者阅读喜好、阅读益处认知、阅读内容偏好、阅读习惯等方面的数据。

关于阅读喜好及行为。超过90%的受访者喜欢阅读,其中42.48%非常喜欢,54.25%喜欢。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阅读有益处,主要包括扩大知识面、提升学习成绩和积累好词好句。大部分受访者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配一些插画的书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老师和家长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爱阅读的环境,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喜爱方式,教给孩子去书里探秘的方法,相信持之以恒孩子们会爱上阅读。

关于阅读习惯与态度。当遇到不理解的字或问题时,近一半的受访者会选择询问老师、父母或同学。在阅读中,较多受访者会摘抄好词佳句,少部分会写读书笔记或背诵喜欢的句段。大多数受访者每天除了上语文课外,会用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目前,学生较少就课外阅读进行交流,班级开展整本书阅读交流活动较少。阅读需要时间,只有学有余力的孩子才会挤出时间阅读,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建议各学科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阅读类作业,也不要局限在文学类,另外需要关注男女学生在阅读类型上的不同。

关于阅读技巧与习惯。大部分受访者喜欢默读,少部分喜欢朗读或轻声读。对于老师或父母推荐的书,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会认真读完,并与推荐人交流感受。在阅读中,近一半的受访者会结合关键语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推荐的书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是引导者,老师的身份对孩子来说更具威信。大部分家长可能不懂该如何给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书籍,这个时候一线的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多提供阅读书目,并且形成班级每周共读时光。

关于阅读习惯与反馈。大部分受访者会在阅读中偶尔或经常用文字或图表绘制思维导图。关于写读书心得,近一半的受访者会偶尔写,30.33%会并认真写,而22.61%从来不写。。这样的读书笔记实际上也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写作练习,对积累文学素养来说,这也是很好的办法。但是根据数据看出好多学生不太重视这些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大多数受访者对阅读持积极态度,乐于在阅读中学习和思考。他们喜欢以文字为主、配插画的书籍,习惯默读,愿意花时间思考和总结阅读内容。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在阅读中缺乏深度思考和反馈,建议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辨能力。

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洛阳中心小学整本书阅读情况的分析表明:由于部分学生对阅读价值取向的不明,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不重视,再加上老师指导不够,大多数学生通过网络和同伴的力量进行整本书阅读,阅读的习惯和方法还比较欠缺。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阅读时间少,师生关注不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课单一。评价体系还不够完整。

2)开展课题论证会,听取整本书阅读课题研究专家反馈

关于整本书阅读开题报告,具备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优点:第一,前期区级课题,任务单推进,以及整个校园环境在整本书阅读开展有基础,使课题有了一些成果。第二,有比较精准的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方向目标精准,能够进行深入思考。第三,有比较清晰的研究路径。共性问题:课题的题目:把这个作为六个任务群之一,更多指向任务群方式展开。思考是指向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策略的研究,聚焦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基于思辨,思维能力中的某一个点,可以改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放宽课题的研究范围。关于文本的叙写,开题还没做,只是假设,不要跟中期评估和结题报告融在一起。板块上有些缺漏,少了总体思路、研究计划等,也少了预期成果。后面的预期成果不超过5个。文本该详细的详细,该略写的略写。内容来看,背景与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洁些。不要一个一个关键词来解释,实现统整,四个维度要非常清晰。1.2.3合并,课题研究落实新课标,目标指向更明确。次序上文献理论研究放前面,现状调查要基于本校,孩子的阅读现状来写。3.4关注序列性、研究特点、评价方式,评价对象维度上去写。描述时不要把原先的理念放进去,要结合新课标来说,把新课标的要求,任务群的放进去。课内实施,不能放到课外,要整段时间来实施语文课。

 3)撰写文献综述,形成评述意见

可以看出,相关学者和教师对“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日益增多,且呈现出研究文献越来越多、研究面越来越广、策略研究百花齐放等特点,这不仅提高了整本书阅读扎实推进的可能性,更为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纵观这些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从研究范围来看,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研究多,但主要表现在阅读量和阅读视野上。从研究内容来看,基于实践层面的阅读方法指导研究比较笼统,多侧重方法和技巧的研究,而缺少对整本书阅读思维敏捷、独创性等难点突破。从研究重点来看,多数研究者在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上,集中于指导实践操作层面,思辨阅读、深度感悟方面有明显欠缺。此外,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性质定位过于狭窄、教学内容偏于随意、教学方式过度结构化、思维训练偏于僵化”的几种偏向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纠正。正如王栋生老师所说,整本书阅读不靠“热”,靠理性的“韧”。

当前,"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已经由语文教学界的知名学者扩展到普通的语文教师。在这一扩展过程中,单纯的“整本书阅读”已经慢慢走上和“群文阅读”整合的道路。随着整本书阅读研究越来越深入,基于思辨的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建构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广大研究者群策群力,也一定会在课程建构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成就。

4)开展以课题研究内容的教学案例分析撰写和论文撰写等工作。

5)总结本学期的研究情况。

二、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⒈课题组成员发展不平衡,科研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⒉课题研究深度不够。教学工作主要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而研究主要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是探寻教育规律的过程。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研究工作仍然停留在表层,对深层次的内容研究还有待加强。为此,我们将在课题研究反思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