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整本书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分享课(简案)
发布时间:2024-08-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颖

分享课——四年级《十万个为什么》

【课型】分享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础的科学知识。

2.   能写一篇有观点、有依据的科普小短文。

3.   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回顾课文,引入科学知识。

1.   老师向同学们提问:前面我们了解了人为什么喝水、铁为什么生锈,日常还有什么你知道的科学小知识?

2.   小组合作,结合上节课课后小习作,讨论日常科学小知识,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二、发展活动:抓住细节,复述文本内容。

1.   老师提问:当我们知道文本的结构类型后,要想准确复述出它的内容,有什么好办法呢?让学生自由交流。

2.   老师引导:要想复述文本内容,首先需要确定文本的三个重要内容,分别为话题、主要观点、支持观点的细节。出示“复述非虚构类书籍的内容”策略单。

3.   小组合作完成:快速浏览《穿三件衬衣暖和,还是穿一件相当于三件衬衣厚的衣服暖和》,小组讨论确定文本结构,尝试独立复述文本内容。填写“了解非虚构类读物的文本结构”策略单和“复述非虚构类书籍的内容”策略单。各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发言,交流小组内部的想法。

4.   师生共同概括与复述——其话题为:穿三件衬衣暖和,还是穿一件相当于三件衬衣厚的衣服暖和?主要观点为:穿三件衬衣暖和。支持观点的细节:空气是一种不良导热体,衬衣之间的空气越多,能保护我们身体不挨冻的“空气衣服”就越厚。三件衬衣就有三件“空气衣服”。一件衣服,即便是厚厚的衣服,它也仅有一件“空气衣服”。

 

三、综合活动:自由练习策略单。

1.  快速回顾上节课课后自己写的科普小短文,利用两张策略单在小组内分析文本结构并复述出来。组员提出修改意见。

2.  小组奇思妙想,提出问题,共同交流,互相科普。

 

【教学材料】

ü  《十万个为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

ü  复述非虚构类书籍的内容 策略单

ü  了解非虚构类读物的文本结构 策略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