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校长信箱 怀念旧版
四年级“整本书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简案)
发布时间:2024-08-02   点击:1245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颖

导读课:四年级《十万个为什么》简案

【课型】导读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非虚构类读物的文本结构。

2. 学会根据关键词,厘清文本结构。

3.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谈话导入书名,揭示课题。

1. 老师谈话导入,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变硬?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2. 老师: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去寻找答案吧。

 

二、发展活动:找关键词,了解文本结构。

1. 要想读懂非虚构类读物,首先要知晓其文本结构。

2. 简介文本类型。非虚构类文本共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说明描述类、时间顺序类、对比类、原因结果类、问题与解决方案类。

3. 老师:《十万个为什么》作为一本科普书籍,里面的篇章分别属于什么文本类型呢?老师出示《人为什么要喝水》的章节内容,学生寻找关键语句、藏在这些句子中起到提示文本结构作用的词语,找出来填入“了解非虚构类读物的文本结构”策略单。老师引导:水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所以人需要喝水,这篇属于原因结果类,我们需要填到策略单的对应位置,并画出它的图表类型。

4. 小组合作,阅读《制作瓷器的秘密》,寻找能提示文本结构的关键词句,完成“了解非虚构类读物的文本结构”策略单。

5. 老师小结:运用圈画关键词、绘制图表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厘清文本结构。

 

三、综合活动:分析文本结构,复述内容。

练习:试着分析《十万个为什么》中其他篇章的文本结构,并复述内容,将它写下来。

 

【教学材料】

ü  十万个为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

了解非虚构类读物的文本结构 策略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