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 《山海经》读中指导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8-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颖

(转载“整本书阅读”课例学习)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

《山海经》读中指导课教学设计

荆门市实验小学  陈炼

 

一、教学内容

“快乐读书吧”阅读推荐书目——《山海经》(节选)

二、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进度,分享阅读收获。

2.进一步激发对神话的阅读兴趣,学习读整本书的方法。

3.感受神话世界的神奇想象,体会课外阅读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读整本书的方法,在阅读中体会神话世界的神奇想象。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进度,分享计划

1.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在第四单元的神话世界里,大家对《精卫填海》的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山海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后我们进行了《山海经》的读前指导。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阅读计划,并且自由组成了共读小组。课前老师抽取了一些同学的阅读计划单,咱们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阅读进度。

2.交流阅读进度,分享特色阅读计划单。

小结:同学们根据自身的情况个性阅读,小组合作一起共读。阅读速度并不是评价我们读书的唯一标准,能同时做到既有速度,又有深度才是最好的。

3.《山海经》被称作是上古奇书,是一部想象力超凡的惊世之作,不但是一本百科全书,而且汇集了中国历史上精彩的神话传说。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分门别类,畅游“山海”

“神奇”确实是贯穿整本《山海经》的关键词,随着阅读的推进,大家一定对《山海经》这本书更了解了。山海经中奇人奇事众多,要想将他们分清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读前指导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图文并茂 分类阅读”的方法。咱们一起游历《山海经》中的奇山异水,看看能不能找到你熟悉的人、事、物?

山海经第一站:山海奇人篇     山海经第二站:山海神兽篇

山海经第三站:山海奇地篇     山海经第四站:山海奇物篇

山海经第五站:山海奇事篇

(三)小组展示,交流收获

同学们看书真细致。《山海经》全书十八篇,记载了大约550座山、300条水道、400余种神怪异兽、100多位历史传说人物、40个邦国。繁杂庞大的内容体系经过这样归类,就可以读得更有条理。经过这段时间的阅读,大家都有不小的收获,课前小组长们把成果交给了我,老师整理了一下。

各小组交流阅读收获:

1.  绘制山海经地图      2. 设计思维导图    3.搜集制作山海经名词库 

4.制作山海经神兽图谱   5.不同版本对比读神话

(四)学习方法,扫清障碍

1.提出阅读难题,抓住共性问题释疑

(1)“学贵有疑”,有小小的疑惑和思考,能使我们获得的更多。同学们在读《山海经》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题,咱们可以趁这个机会一起来交流交流。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整理共性问题:

①生僻字难记,文言文长句难读。②奇物异事离生活太遥远。③文中细节难以理解。

2.“学有思而获”,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大家阅读得很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对我们继续阅读《山海经》会很有助益。咱们一起来看看“大荒东经”中这一篇《扶木》: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方法一:猜读通大意

这段话虽然不长,但里面的生僻字却不少,谁有信心将它流利地读出来?这么多的生僻字,你是怎么一下子读出来的?

生:“羝”、“芥”是形声字。

别看这些字笔画繁多,用我们学过的形声字的识字方法也很容易记住它们。汉字源流一脉相承,识字方法也可以古为今用。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生僻字,同学们试一试,你能不看拼音读出来吗?(文鳐、白鵺、鶌鶋)

除了猜字音,谁能猜一猜这篇文章在介绍什么呢?

小结:古文晦涩难懂,我们有时候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去理解,猜读就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板书:猜读通大意

方法二:联读晓整体

请同学们看到书上的“阅读融情”,咱们一起读:孽摇頵羝真是一座神奇的山!山上的扶桑直立高耸达三百里,山中还有一个山谷,这山谷中有什么神话传说呢? 其实,海外东经中也有关于“汤谷十日”的描述。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16页看一看,就用我们刚才的猜读方法再读一读这两句“下有阳谷,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两篇结合起来读,你现在知道这个传说了吗?

学生讨论自己了解到的神话传说。

小结:咱们根据阅读融情的提示进行思考,联系前后文阅读,会对书中内容了解得更加全面。这也是我们读书的重要方法之一。板书:联读晓整体

方法三:泛读知细节

看到了扶桑树,了解了“旸谷十日”,大家一定都想到了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其实,“扶桑树”表现的就是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看视频,听传说故事)

同学们听完故事,有什么想说的?(生谈感受)

听故事的过程中无形让我们体会了另一种读书的方法,那就是多文本广泛阅读,我们可以知道不少的细节。     板书:泛读知细节

方法四:悟读品神奇

其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还有很多地方提到了扶桑神树。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听配乐朗读,了解不同典籍中记载的扶桑树。

这么多的描述,以《山海经》中的记载为最早。虽然描述扶桑树的具体细节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它与太阳的神话紧密相关。这么一棵神奇的大树,古往今来有多少能工巧匠想给它一个具体的样子。在“三星堆”文物中,最有名的“青铜神树”高达四米,每一根树干上有九根树枝,每枝上都站着一只鸟,树尖上虽然没有,但根据推断,原本应该也还有一只立鸟。据说就是《山海经》中描写的“扶桑树”。除此之外,在洛阳汉画像砖上、河南南阳的汉画像石上、马王堆出土的彩绘帛画中都有扶桑高大挺拔的形象。

这些能工巧匠的创作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带着想象力认真去品读,就能细细品味出文章所描写的神奇之处。这样,我们对扶桑大树就有了巨象的思考。

板书:悟读品神奇

(五)读法激趣,推进再读

说到具象的思考,其实我们读山海经还有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方法呢!你们看这是谁(出示九尾白狐的原文描写 ),播放《九尾白狐》视频

原文和影视片段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在山海经中能吃人的九尾白狐,变成了美丽善良的小姑娘)

这些影视角色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山海经。其实历史上一些珍贵的文学作品,比如《楚辞》、《离骚》、《西游记》、《红楼梦》,也受山海经影响颇深。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勾连,也是一种读书的好办法。

(六)总结课堂,期待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交流了共读的进度,分享了阅读的快乐,还学习了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山海经》中的世界充满了种种不可思议,真是一部奇书!书的后半段《大荒经》中不仅记录了种种异人国的独特风貌,还记载了许多的奇幻传说。同学们,带着你们的阅读兴趣继续阅读之旅吧,老师期待着下节《读后分享课》上大家更精彩的分享!

五、板书设计

《山海经》读中指导

猜读通大意

联读晓整体

泛读知细节

悟读品神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