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二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年二年级数学学科组在学校数学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细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围绕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按照学科组计划,2023年10月26日上午第六节课钱燕芳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集聚二(11)班教室,参加了本次活动。
由于学生年龄小,经验积累不丰富,对长度单位厘米没有概念。因此,在新授前设疑:古人是怎样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呢?学生摇摇头,老师带领大家穿越回古代一探究竟,经过时空隧道,学生兴趣满满。讲述古时候父子三人测量一块大石头,用不同的身体尺:庹、拃、脚,但却为什么得出不同的答案,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整个新授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大块:认识1厘米、认识几厘米、量一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整个课堂钱老师激情饱满,学生积极活跃,在轻松愉快氛围里度过。
钱燕芳老师说课: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对于认识厘米,教师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因此在课-开 始,教师通过你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量课桌的长度? "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望,五花八门的答案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体会到建立统- -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找原因”、。量课桌这样富有"陷阱味”的活动也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中数学知识引起重视,由于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度,引出用尺量更好,从而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从尺上找-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想- -想 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5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最后汇报交流,指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怎么量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情景,“怎样量这枝铅笔,”、“怎样看出铅笔长几厘米?“"你喜欢哪种量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
四、游戏活动、发展能力:
学生掌握了量、画的本领后,通过量- -量、画一画、估一估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其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步的加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