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二年级数学组开展主题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3-06-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丹萍

低学部二年级数学组开展主题学习活动

为全面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实践力,引导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精神、新理念、新变化,落实中央新精神,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迎接时代挑战。6月14日晚上七点,二年级数学组老师通过直播方式观看学习了吴刚平教授的关于“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内涵与教育启示”的讲座。

吴教授围绕主题分成了6部分来讲解。第一部分先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类别与科目设置,从国家课程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第二部分重点讲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标背景与内涵。我们更好了解了新课标的背景、思路、内容、关键词、启示和培育的学科素养以及学科的核心素养。第三部分是关于核心素养下时代教学改革的知识理论转型。讨论了知识传递理论和知识构建理论,它们的课程内容组织形态、教学方式和优势与局限。第四部分讨论了学习方式变革的知识观基础,从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到价值性知识。第五部分是三种知识形态与三种学习方式。最后第六部分是做中学与悟中学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6月15日二数组全体教师进行了学习分享、交流。

朱丹萍老师:为了落实中央新精神,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迎接时代新挑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要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建构”转变,变革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体验、反思等基本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具身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科“探究”走向学科“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不仅在记中学,学习学习知识,更要在做中学,悟中学,学习学科方法和学科意义。 “结构化的知识才是最有力量的知识”,新课标倡导以大概念将学科知识结构化,解决了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学科整合,可以是学科内的综合,强调学科内知识的统整;也可以是学科与学科的综合,强调跨学科的统整。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李彩芳老师:吴刚平老师关于《义务教育新方案新课标解读》的讲座,强调站在课程育人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育人方式改革。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视角来看,学科知识必须置于育人方式改革语境下,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增强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体现综合化、实践性,实现减负提质,坚持素养导向,回到人本身,回到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上来。

臧婧老师:从数学新课标中,我们发现数学课标中要求并强调数学学科本身要注意的一些规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这就是课标中提到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课标中同时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全体、长久持续地发展。所以数学课程改革除了要注重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外,就是要求实行人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是加强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加强数学学科的学科育人功能。

邵凌琰老师:近年来冠以“大”的名词层出不穷。我们在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常会在这些“大”的引领下进行教学设计,但这都指向“教”的设计,而并非“学”。借助各地数学教材的沿革,为大家呈现了“螺旋上升”的合理性,提出教学改进要具体问题具体突破,“大小相宜”才为上佳。借助“学习”二字,在字形中解读出要手握书本学习、要像小鸟飞出鸟巢练习飞行一样学习,提炼出科学的学习形式:书中学、做中学、问中学。其中“书中学”要求教师要将教材作为教学之本,教材中的情境对学生来说始终是新颖的,教师因为自己觉得情境老而一味摒弃教材,仍旧是一种“以教为本”。要让课程实施走向个性化,不是一味地摒弃教材,而是要将教材用出经验、用出创意。

柴梦佳老师: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传授式,习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

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我们要一下子改变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习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

黄兆萍老师:吴刚平教授从改革关键词出发,强调了育人为本、核心素养、综合化和实践性在新方案新课标中的体现;对于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他提出以学校层面的课程规划带动各个专项课程方案和科目层面的学期课程纲要研制,在抓好常规教学质量的同时,进行探索性教学改革试点,积累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和形成素养导向下的教学新常态。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实现知识性质和类别的转化。新时代需要有新的、更完整的教学知识观,更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内在性和主观性,基于三种知识形态,教师应转变思路,在记中学以外,更要引导学生做中学、悟中学,增加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的获得。

钱燕芳老师: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建立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方向,我们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学习,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再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一 节课,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吴珊老师:新课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综述:通过学习与分享,加深了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促使老师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直面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