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敏洁

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510日上午第三节课,毛和璐老师在一4班执教了组内教研课《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 

本课内容既是20以内减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重点是掌握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位。首先毛老师以学过的口算导入,做好铺垫。新授环节,毛老师以数学书的主题图为主线,找条件,提问题,列算式。在列式计算过程中分别教学两个算式30-834-8的计算方法。教学30-8,考虑到只有较少的孩子已经会计算,但不确定对不对,大部分孩子还不会算,就设计了摆小棒的过程,再根据过程想想怎么算的,这里主要突破一个难点,就是退位,通过引导学生回忆1个十就是10个一,1捆小棒解开成了10根小棒,用小棒帮助孩子理解退110的过程,有效突破了难点。再由摆小棒的过程思考计算过程。这时,30-8的计算方法已经明了,再让孩子们看着分解式练习说一说,记一记,加深印象。接下来就是34-8,此时学生对“退110”有了初步的理解,再次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通过总结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给孩子渗透转化的思想,感受碰到困难,可以想想用转化的方法把它变得简单。再通过比较这两个算式和课前复习的34-3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区别,并揭示退位减。最后,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练习,巩固新知,进一步理解算法,内化算理。整节课问题由学生发现,算法由学生尝试,算理由学生探究。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课后,全体一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了评课,对毛老师的设计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大家认为毛老师能基于学情,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操作经验,通过摆、说、比,由浅入深,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练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通过研讨,达成共识:

1.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体会可以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借助直观操作有效突破难点,做到算理与算法相结合。

(低学部通讯组   撰稿:毛和璐  摄影:徐敏洁  审核:徐敏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