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二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年二年级数学学科组在学校数学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围绕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按照学科组计划,2023年2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朱丹萍老师执教了二年级下册《认识千以内的数》,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集聚二(8)班教室,参加了本次活动。
由于学生年龄小,经验积累不丰富,而较大的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要加强认数的直观性,突出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要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用方块表示数”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相应的计数单位的含义,具体感知数的实际大小;“用计数器表示数”能直观地显示十进制计数法的数位顺序和位值原则,有利于学生借助每一位上的数珠理解数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用数字符号表示数”,则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跨越。
朱丹萍老师说课:本节课的重点是借助直观图、计数器、数轴等大量的直观形象感受,体验“一千”,培养数感。难点是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由于学生已有了一些认数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累积,因此引导学生借助已有基础展开学习,借助摆一摆、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认识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和计数单位“千”。
钱燕芳老师:朱老师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获得对数的意义的初步理解。整节课扎实、细致,学生参与度高。建议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千以内的数,在练习的时候拨一拨说一说,丰富对数的认识。
臧婧老师:朱老师用“你会表示72吗?”唤醒已有的认数经验,又用“你会表示534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100更大的数,并用多种形式表征534,理解数的意义,并抽象用计数器表示534,并说一说数的组成,过程展开充分到位。建议课堂时间把握上还需进行一些调整。
李彩芳老师:练习题的设计是个亮点,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认数练习。建议数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边拨边数的活动,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历,感觉拨数的练习少了一些。另外还要进行认数过程的回顾、认数方法的小结:摆一摆、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以便学生后续能自主探究更大的数。
吴珊老师:朱老师借助小正方体,把10板方块(每板100个小正方体组成)合并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借助直观表征1000,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引导学生发现“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柴梦佳、黄兆萍老师:朱老师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的直观,突破数数的难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了数的顺序,理解了数的意义。
通过研讨,大家达成共识:
1.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借助直观操作突破难点。
2.围绕单元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以对教材进行一些重组整合的教学研究。
3.要进行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总结,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找到一个支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