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二年级数学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余数的除法)
发布时间:2023-03-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丹萍

低学部二年级数学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023年2月14日二年级数学组围绕“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集体备课《有余数的除法》。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乘、除法的含义、表内乘、除法、乘法口诀、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除数是一、两位数的除法(三上、四上)、小数除法(五上)

本课内容分析

分为两部分: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引出有余数的除法。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无论是按每几个一份去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剩余。有余数的除法主要研究“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所以“平均分”的操作活动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支撑。通过操作不仅可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还可以发现并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成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能正确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正确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交流等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扩展过程,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唤醒经验。

读一读:用8根小棒,搭这样的小正方形(每4根搭一个小正方形),可以搭出()。

列算式。

说一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二、基于经验,生长新知。

1.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用9根小棒,搭这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搭出()。

动手操作

为什么这根小棒不能再搭了?

比较:用8、9根小棒搭小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有剩余的情况用算式表示,认识余数,读一读算式

说一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揭题

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组活动:搭一搭,填一填学习单,观察算式,找一找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小棒总数(根)

可以搭几个□

余下几根

算式

























全班交流:10根小棒: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2根小棒会被余下?

          11根小棒: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12根小棒:为什么没有余下?

           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余数可以是4吗?

3.在变式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搭这样的小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会剩下几根小棒?为什么不余下3根?

搭这样五边形,如果有剩余,会剩下几根小棒?

发现:余数<除数

4.回顾反思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升

1.有18个车轮,想装配成小汽车,最多能装配成(   )辆这样的小汽车。

2.猴妈妈分桃,21个桃子平均分给6只小猴,分的结果可以用哪个算式表示?

3.盒子里原来有三十几粒巧克力球,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得到6粒。盒子里原来可能有几粒巧克力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