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二年级数学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2022年10月12日二年级数学组围绕“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进行集体备课《认识平均分》。
本单元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口诀和计算、乘法实际问题
↓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认识平均分、认识除法、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除法实际问题
↓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除法实际问题、有余数的除法
本课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单元的起始课,分为两部分:认识平均分,学会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把6个桃分成两堆,讨论“可以怎样分”,通过对不同分法的比较,发现把6个桃分成两堆,每堆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此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初步认识平均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根据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学习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他们摘桃、分桃。
1.认识平均分
(1)把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展示学生的分法,进行分类,分成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两类,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通过对不同分法的比较,再次明确“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练习:判断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2.动手操作,学习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1)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
“每人分2个”就是每2个一份,学生想办法分一分。
全班交流:预设圈一圈、用竖线分一分等方法。
(2)练习:按要求圈一圈,分一分,说一说。
(3)12个桃,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全班交流:比较发现什么?
预设:12个桃,每份的个数越多,份数越少。
每份的个数×份数=12,沟通平均分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3.回顾学习的过程
认识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发现平均分中的规律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寻找生活中的平均分,并说一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