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专题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1-12-2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丹萍

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专题学习活动

为提升师能,更新数学练习课教学理念与方式,根据学校课程中心安排,12月16~23日一数组全体数学教师认真观看了常州市小学数学评优教学视频——6节《厘米和米的练习》同课异构,并撰写了学习心得,进行了相互交流。

朱丹萍老师:“厘米和米”是两个比较抽象的长度单位,虽然有了一节新授课,但在练习课上依旧把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表象的建立作为一个重点。在丰富的活动中建立长度表象。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估一估”的活动,老师引导学生用身体“尺”去估一估,和熟悉或已知的物体去比从而进行估计,再通过量一量去验证,在一次又一次的估、量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估的方法,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同时将估一估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培养他们估计的意识。与学生经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床的长度、粉笔盒的高度、旗杆的高、黄瓜的长等,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或用手比划,从而找到适合的长度单位。再比如测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四条边的长度,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也一样长。寻找长方形纸上的最长折痕时,有个孩子能把直尺一头固定在长方形的一个顶点上,然后旋转直尺,从而找到最长的折痕。这些知识的获取都和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

邵凌琰老师:厘米和米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的,因为比较抽象,而且练习课也容易让课堂没有吸引力,但是上课的老师思路很新颖,从以往千篇一律的练习课中跳脱出来,以航天知识为整堂课的大背景,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更多航天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和本课的数学知识重点、难点结合起来,并且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好的集中起来,让整堂课融合的很好,相信学生也能学的更扎实。整节课老师也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跟着航天员去探索,利用学习单来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利用学生自己探索长方形折纸来了解折痕有很多条,并且长度也不一样,并且老师借此渗透给学生对角线的折痕最长,有两条对角线,既复习了已学知识,也渗透了相关知识,课堂效果很好。

臧婧老师:这位老师利用了热门的航天话题,创造了一个新颖的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本身要巩固的厘米和米的知识,还能够联系生活,拓展航天方面的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习来源于生活。学生往往只知道长度单位的名称和它们的进率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通过今天的活动,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让长度单位返璞归真,走回学生的生活。通过身体尺估测长度,让学生树立1厘米和1米长度的认识,体会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其次,利用一拃长,一庹长,一掌宽,食指宽等这些身体尺,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身体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否差不多,从而去估计物体的长度,再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刘希老师:这节课是练习课,老师用航天飞行引入,让孩子不仅了解了国家航天事业,也吸引孩子关注力。在课堂中,利用一拃长,一庹长,一掌宽,食指宽等这些身体尺,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身体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否差不多,从而去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一估的能力,估计不仅直接看,也可以借助身体尺,再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马丽红老师:本节“厘米和米”的练习这一课教师做到了基本概念清晰,操作活动扎实有效,学生思维精准三个特点。首先,教师从复习厘米和米的概念入手,通过比划、验证等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并且基本的操作活动非常熟练。其次教师以估一估长度,为本节课的难点,从估计两条线段的长短入手,用视频展示估计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估计需要找到标准。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估计活动,让学生估计各种物品,通过估计活动和交流辨析,学生学会灵活掌握的估计标准,从而进行有效估计。估一估是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精心引导下,学得轻松快乐。第三学生思维精准。首先教师始终提示学生,用手势表示长度,教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对1厘米、3厘米、8米、8厘米等长度有很清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长度,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设计了丰富的生活情景,在判断、估计中,让思维走向深入。

毛和璐老师:这节课由给冬奥会吉祥物介绍厘米和米导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活动了解3个不同正方体的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在估的时候可以通过和熟悉的物体比一比,使估计的更准确。最后通过两组对比练习,明确物体的长度需要有数字和单位才能比较。这节课,教师的思路清晰,板块明确,将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潘立飞老师:这位老师利用了热门的航天话题,创造了一个新颖的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学习本身要巩固的厘米和米的知识,还能够联系生活,拓展航天方面的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习来源于生活。学生往往只知道长度单位的名称和它们的进率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通过今天的活动,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让长度单位返璞归真,走回学生的生活。通过身体尺估测长度,让学生树立1厘米和1米长度的认识,体会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其次,利用一拃长,一庹长,一掌宽,食指宽等这些身体尺,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身体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否差不多,从而去估计物体的长度,再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