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第一堂课,洛阳中心小学一年级语文学科组的老师齐聚一(2)班教室,聆听了吴珊老师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第一课时,并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说小壁虎会“借”尾巴,在常人看来,真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然而这种奇妙的构思恰恰是童话艺术趣味的“酵母”。这篇知识童话,正是通过“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生动地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不同作用,特别是壁虎尾巴自我保护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本课三幅插图,六段文字,课文以“借”字贯穿全文,重点是它们的对话。
在开始教学时,吴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用示意图来表示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利用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指导朗读方面,我以让学生假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当自己高兴时是怎样的语气,当自己悲伤时又该是怎样的语气。这样学生会感同身受,读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通过学习课文,小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还了解了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并且让学生查找其他动物尾巴的妙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每个学生个体,由于身心发展、生活阅历等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上完后,吴老师布置了“分层作业,各显神通”,这些分层作业,正是从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展示。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为一年级语文老师提供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平台,相信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探讨,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