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建议
一、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与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与综合性。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 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二、江苏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类选编
1.教学内容分类
⑴必学内容:基本运动能力(田径);体操类;武术;体育与健康知识。
⑵限学内容:球类(篮、排、足、乒、羽,等);韵律舞蹈;体育游戏;民间传统体育;等
⑶自选内容:游泳;三门球、中置足球、花样跳绳、国标舞(体育舞蹈)、新兴项目;等
2.各类内容在各水平段的课时比重为:
水平一 | 水平二 | 水平三 | 水平四 | |
必学内容 | 50% | 40% | 40% | 30% |
限学内容 | 30% | 40% | 40% | 50% |
自选内容 | 20% | 20% | 20% | 20% |
在编制学年、学期计划时,要按照上述规定安排各类教材的课时,其中,必须保证必学内容的课时。(二)必学内容的设计
1.每学期教学设计中,基本活动能力(田径、体操类)内容,在跑、跳、投、支撑、悬垂、滚翻、攀爬等各类型运动方面,均应有安排,保证学生体能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
2.武术属我省自定规定教学内容,每学期均应保证有相应的课时。
3.部分内容属身体素质练习,可以作为辅助教材,与主教材结合使用。
4.体育与健康知识内容,每学期至少要有4课时。可以在教室进行讲授;更提倡在实践课中结合所学内容和练习进行现场讲授。
(三)限学内容设计
1.球类项目每学期至少选学一项。
2.韵律舞蹈类项目至少每学年选学一项。
3.体育游戏类教材,每学期至少选学一项。在各类教材的教学中提倡采用游戏教学方法,可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适时使用。
4.为保证学生学会、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在单元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条件、教材的难度、教学的要求等因素,给予足够的课时安排。
5.运动技能学习中,同样要注重学生体能与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每课的练习密度宜在30%以上。
三、常州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做到:
(一)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同阶段水平设置要求,理清初中阶段实施新课程的不同点,准确理解和把握阶段学习领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2.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3.科学制订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做到每学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有计划,每节课有教案。
⑴学期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标准不同阶段水平设置要求,从实际出发,总体安排,统筹计划。
⑵单元教学计划,根据维度目标制订。
⑶课时计划,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目标,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订,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组织形式与策略、学习步骤(学与教的方法)、运动负荷预计、教学反思等部分。
⑷教案的设计与撰写
①提倡使用市教研室统一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案”规范设计。不反对电子教案的使用。
②如用电子教案必须满足二个条件:一是,电子教案设计的格式与规范要求与文本教案相同;二是,电子教案必须是每节课打印后贴到备课本上,且需在学期结束前装订成册自己保存备查。
③提倡按照市教研室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案”规范撰写详细教案。
④书写教学简案的教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使用者教学工作认真踏实,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且具有中学高级以上职称或担任体育教学工作满十年以上;二是,必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并重点突出教学步骤设计和教学反思
4.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⑴认真做好场地器械的安全检查
⑵做好场地器械的布置,充分考虑合理性与安全性
(二)课堂教学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差异要比其他文化学科之间的差异大得多,也深刻得多。因此必须做到:
1.科学设置学习目标,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人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教与学的规律 ★人体机能适应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规律 ★教学中学生要承受合理运动负荷的规律
2.合理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对促进健康、增强体能、培养运动爱好、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技能有实效
★初中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基本运动技术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初中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内容,选择队列队形、田径、球类,体操、健美操、武术、校本课程等多种内容。
3.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 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
★ 灵活运用组织教学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 面向全体学生,关心体弱和病残学生
★ 注重保护帮助的教学与运用,加强安全教育
4.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基本素养,严格课堂教学常规
★上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到达上课地点 ☆力求讲普通话,语言的表达清楚,简洁明了
★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上课教态自然,语言文明
★口令清晰、规范,声音响亮
★上下课要集中整队和清点人数,落实学生请假、见习等常规
★上课前应检查指导学生服装、鞋子,排除携带易伤物品上体育课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场地器械的布置情况,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重视学生体育骨干培养
★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发生
★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忌简单和粗暴的教育和教学行为
★如无特殊情况上课时不戴遮阳帽、墨镜和手套
★按时上下课,不要拖课,不提前下课
(三)课后活动
1.做好器械收放整理工作,教育学生爱惜学校场地器械设施2、布置下一节和课外练习的内容
3.做好教学反思,注重成功教学案例的收集和整理
4.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统计和上报工作
5.做好大课间、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
6.做好学校业余运动队的选拔、组织、训练工作
7.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四)评价与考核
1.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2.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
3.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⑴体能综合评价
①体能测试成绩主要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各项体能的成绩,并给予相应的评分。
②每个学期期末的体能测试成绩即为下学期期初的体能测试成绩。
③各单项体能评定分数=期末测试分数+进步幅度分数(即期末测试分数—期初测试分数)×权重。
|
④各单项体能进步幅度分数以附加分的形式加入到相应的单项体能评定分数中,其附加权重(如③中的权重)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激励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确定和调整。
⑤体能综合评价=
⑥每学期的体能测试项目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予以确定,一般为3项。
⑵运动技能综合评价
①运动技能的评定分数主要由各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予以评分。
|
②运动技能综合评价=
③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评价可以采用单独进行理论考试的形式,也可以穿插在对每项运动技能的测试之中。
④每学期运动技能测试的具体项目数由各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予以确定,不少于2项。
⑶运动态度与运动参与评价的“综合评分”可以由相应总分转换成百分制分数获得。
⑷“评语”一栏由教师根据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表现,以简练的语言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并给予明确的学习指导。注意给每一位学生的评语要有针对性。
⑸综合评价=(体能综合评价30%)+ (知识与技能综合评价20%)+(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评价20%)+(运动态度与运动参与评价30%),所有权重之和为100%。
⑹“等级”主要根据“总分”成绩给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和调整优、良、合格、需努力所对应的总分分值,确定等级评定标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