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按照学科组计划,2022年6月14日上午第三节课毛和璐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一年级全体数学老师集聚一(12)班教室,参加了本次活动。
毛和璐老师说课:本节课借助百数表再次认识一位数、整十数和两位数,引导学生回忆100以内本学期学过的加法算式,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再逐一复习每种类型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清晰,最后形成一个思维导图。本课的结构清晰,思路明了,能让学生对100以内的加法有更清晰的理解,帮助他们对100以内的加法形成知识网络。但本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讲的较多,学生说的减少。之后的课堂要注意这个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朱丹萍老师:毛老师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对100以内的加法进行整理复习,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加法计算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整节课通过说一说计算过程,比一比计算过程,突出不同,沟通联系,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可以说,本节课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建议课堂上老师要适当放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马丽红老师:毛老师本节课复习了100以内的加法,毛老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加法算式,对本学期所有学过的加法算式进行归类,使学生的本学期所有的加法算式有了清晰的概念。然后毛老师引导孩子复习每一类加法算式的计算过程,注重进行区分和比较,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计算方法和一般规律。本节课毛老师带领学生初步经历了对知识结构的梳理,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打下基础。
邵凌琰老师:毛老师这节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和复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形式新颖,内容概括到位,并且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学习过的知识,并且多次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不同算式的计算和口算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在练习中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臧婧老师:毛老师这节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和复习百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整理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区别,以及注意点;内容概括到位,并且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小棒再次理解满10进1的过程;并且多次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层层递进。但如果这里能添加更多的算式之间的对比,印象或许会更深刻;通过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学生的计算会更加有效率。
刘希老师:毛老师这节课利用思维导图,题材新颖,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在课堂中先总结这学期学习的数,有一位数,两位数,以及两位数中的整十数,通过分类,才把它们一一搭配,总结出6种形式的加法算式。再通过不同的加法算式,总结出解决不同算式的方法,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知识点。但在课堂中,老师的教授过多,是否可以让学生来说一说,让他们做一做小老师,可以团队合作或生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也可以更有学习的兴趣。
潘立飞老师:毛老师从百数表出发,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整理复习了100以内的加法。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等等,并通过具体算式区分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算一算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算理,更准确地区分进位加和不进位加,突出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整节课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通过研讨,大家达成共识:
用好整理回顾,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