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大讨论
发布时间:2021-12-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丹萍

“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大讨论

朱丹萍老师:“双减”政策落地,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但必要的课堂练习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提高作业设计,让习题更有针对性。比如:作业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当天学什么,当天及时进行作业练习,一周进行巩固复习。作业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针对学生薄弱环节、易错点进行练习,同时进行面批,有问题的孩子及时讲解。

邵凌琰老师:“双减”背景下,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但是知识的巩固也离不开必要的课堂练习,首先我们可以在备课时把课后作业纳入,上课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解答课后作业的方法点出来,帮助孩子更好、更有效率的完成。其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作业内容,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完成,避免重复练习和无效练习。

马丽红老师:在“双减”背景下,尤其需要提高作业效率,作业做到少而精。比如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可以设计竞赛型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看图列式为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可以布置说一说的作业,培养数学语言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在教学中,及时总结易错题,容易错的题需要加强练习。

刘希老师:在“双减”政策下,一年级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让孩子说数学无疑对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学习了2-5的合成与分解后,可以让孩子们向同桌用手势一边比划一边说,分别表示2-5的合成和分解。还可以让孩子们利用合成和分解编数学故事,因为生动的故事往往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或是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同时课堂作业要及时贴近教学内容,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及时进行巩固,也可以把今天的内容进行拓展,帮助孩子有效学习。

臧婧老师:“双减”之下,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了,第一件可做的事,就是“读数学”。边寻找顺序线索边读。例如例题之下,两三个人物对话,要看清看准先读谁的,再读谁的。再如主题图中,那些零散的信息,要想好是自上而下,还是分区域来读。可以做的事之二:专项炼字词(关键词)。在孩子们阅读的时候,应当第一眼就注意到5只、4只这些数据,那(绝大多数时候)必然是有用的。除了数字之后,其实在解题中特别有价值,呈现了本题的数量结构的,就是“……比……少……”这个部分,它展示了两个量之间的“比差”关系。可以说,能够注意到这两个汉字,是解决本题最关键的开始步骤。

潘立飞老师:“双减”政策实施,对低年级的作业量提出了要求,不允许有书面作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做作业,这就要求老师优化作业设计。首先,对于每天的教学内容,老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 从而课后针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巩固练习。在练习巩固时,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点适当地进行总结方法,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针对低年级的计算,可以布置读数学的任务,读算式、读题目要求,以达到熟练计算和认字的效果。最后,还可以针对有些单元的教学特点,让学生说数学。比如教学完认位置,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同学和自己的位置关系,回家也可以说一说家里摆放物品的位置关系等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毛和璐老师:双减政策下,小学一二年级不能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如何能做到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而保证“质”不变,教师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趣味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比如学习了《数数》,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数家里的窗户;学习观察物体,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找各种实物,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样子。此外,数学也主张结合现实生活,在作业设计上,原本单一的“作业”可以转向“作品展示”,“一次手工制作的学具”“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的制作”“一个创意的解题思路”,用图画、视频、音频或实物作品记录下来,都可以作为学生巩固知识的作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