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动手动脑 促进意义建构 ——记洛阳小学二年级数学组《认识平均分》研究课
发布时间:2021-10-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敏洁

注重动手动脑 促进意义建构

——记洛阳小学二年级数学组《认识平均分》研究课

2021年10月21日,查建华老师在二(4)班执教了《认识平均分》一课,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为学生今后学习除法作铺垫。查老师在教学时首先以孙悟空带6个桃回花果山为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明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其次再让学生在分花片的实际操作中加深认识平均分,知道“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分成了几份”,并且在操作平均分的过程中发现平均分和之前学的“几个几”相联系,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最后查老师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发现“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全体二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了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查老师在《认识平均分》一课的教学中,不仅创设了让学生独立操作、合作操作的机会,而且重视由“动手”向“动脑”的过渡,切实促进学生由单纯的操作经验向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转变。查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初步建立“平均分”的表象,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强调“平均分”的意义,在分分圈圈中完善“平均分”的建构,在数学想象中内化”平均分”的内涵。进一步提出了建议:如教学的环节可以再更加细致化,如何用好我们的教材,适应学生学习的练习编排可以使教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可以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平均分”。

(低学部通讯组  撰稿:徐敏洁  摄影:徐敏洁  审核:李彩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