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心小学中学部四年级开展语文教研活动(胡星燕)
发布时间:2021-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沈雪莲

洛阳中心小学中学部四年级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5月12日,四年级语文学科组开展了教研活动。上午第二节课,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齐聚四(2)班教室,聆听胡星燕老师执教《囊萤夜读》。全体四年级老师参与听课并认真进行了研讨。

胡老师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囊萤夜读》是一篇小古文,从正面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因家境贫寒,借萤火虫微弱的光来读书的故事。文章是激励学生立志读书的典型题材,也启示学生要善于思考,在逆境中解决问题。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并感悟人物品质。

1、教学设计有重点。胡老师教学设计的层次非常清晰,重点非常突出,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设计:入题,初知大意——通读,读出节奏——悟读,读出理解——回读,读出品质——类读,迁移运用——延读,读入生活,整个线条非常清晰。

2、指导朗读有层次。胡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在读中层层推进,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进行了有层次的设计,先是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是读出节奏, 在此基础上再尝试读中理解并体会人物品质,最后落在了记诵积累上。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她采用了个人读、男女生读、教师范读、师生接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文字已经扎根学生心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文言文。

3、理解文言有方法。在理解文言文的环节,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出现文言文,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再到我们四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生们之前已经积累了学习文言文的常用方法,如借助注释、借助图片、组词、联系上下文等,在一次次的学习中不断巩固方法,学会迁移运用。作为教学重点,教师由扶到放,不断地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运用这些方法理解文言文中难懂的部分。

4、课堂评价有特色。在这一节课上,老师关注课堂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有针对学习状态的评价、有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有针对话语表达的评价、有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语言较为丰富,有针对性。

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也就是说文言文的教学,两个点很关键,一个是学生的记诵积累,第二点就是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渗透。所以,结合课标的相关要求,本节课的目标达成,重点突出。

举办教研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对于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相信今后四年级语文教师定能更上一层楼,为孩子们带来更加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

(洛小通讯组:撰稿:胡星燕 摄影:孙美芬 审稿:孙美芬)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