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第二节课,二年级语文学科组的陈静老师执教了《雷雨》。除了有二年级各班的语文老师参加活动外,还有一年级的金兰娟老师一起参与了听课。陈老师的课,犹如一场雷雨过后,洗去一切灰尘,清新自然。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丝丝入扣、不落俗套,充分体现了老师在文本处理上的教学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陈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课前诵关于“雨”的词语;课中诵读与“压”“垂”有关的诗句。整节课处处流露出积累、运用好词好句的痕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话训练、拓展组词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动作演示理解意思”、“顺口溜帮助识记字形”、“象形字简介”、游戏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的欲望,确保了学习的高效,寓学于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没有忽视写字教学。她在课堂上指导学理解并写好“垂”这个生字,让他们掌握写法,老师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压”,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这种方法直观有趣,易于理解。老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扎实。
设计精细化的过程,让学习与练习丝丝入扣。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识字,在练习朗读中理解句子,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与课后的练习紧密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课文写得好,课堂学得好,学生练得好。学习过程与作业的指导训练融成一体,学习与练习训练丝丝入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雷雨有声有色,老师的识字教学却如“春雨润物”,这样的一堂课,真是春雨滋润识字教学,焕然一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