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12-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丹萍

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活动

 

2020年12月15日低学部一年级数学组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朱丹萍老师执教《9加几》,学科组的每一位老师围绕主题“关注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进行了研讨。

朱丹萍老师说课:这一教学内容主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自主探索,明确算理,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掌握后,才能将凑十法迁移到后面将要学习的8加几、7加几……的计算中去,所以这是本单元的一节“种子课”。课上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围绕重难点,借助直观操作,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走向抽象思维,在理解的基础上抽象出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回顾4道算式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寻找计算9加几的相同点,进一步内化算法,学生明确通过凑10可以把9加几转化成学过的10加几,这样计算更加简便,沟通了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最后整理9加几的算式,观察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比9加几的“几”少1,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技能。课堂节奏上还可以更紧凑一些。

陈翠华老师:朱老师的课堂井然有序, 重难点突出,围绕教学重点反复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一步步总结出9加几的计算过程和规律。

查建华老师:朱老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算9加几要先把9凑满10,知道9加几的计算过程,最后通过几个算式总结出用凑十法算9加几,并且用分一分、凑10、相加这三个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算法。

邵晓璐老师:朱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分一分的过程,再由具体到抽象。反复追问为什么要分成1和几,让学生体会凑10的过程,理解9加几的算理。最后总结归纳了9加几算式得数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快地计算得数。

陶叶英老师:整节课板块清晰、容量大。学习新知时,让学生借助学具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理解9加4的算理。然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9加几的计算。最后在整理9加几的算式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9加几的得数的规律。

张莉老师: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潘立飞老师:朱老师整堂课都注重培养数学学习方法。从旧知导入,小结,为新知作铺垫。在新授环节,关注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渗透学习方法;新授结束,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如先分一分,再凑10,最后相加,从板书中体现学习方法;练习中也渗透着学习方法,在练习结束后,朱老师对所有9加几的算式进行了整理,通过找规律小结,从数学思想的层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研讨,大家达成共识:

1.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再逐步抽象出算法。

2.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通知.pn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