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心小学各学科组学习研讨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 | 2020.6.3 | 活动地点 | 线上 | 主持 | 蒋建军 | 主讲 | 陈海斌 |
活动名称 |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 ||||||
出席成员 | 全体四年级数学老师 | ||||||
活动仪程 | 1.陈海斌老师主讲教材内容与分析。 2.各成员对第六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建议,完善教学设计。
|
活动记录:
蒋建军:本单元内容由陈海斌老师主讲,其他成员再作补充或建议。
陈海斌(主讲材料附后)
庄洁:运算律是整数加法和乘法计算法则的推理依据。多位数加法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具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主要依据了加法结合律,也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尤玲琦:三位数乘位数把三位数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依次分別乗一位数,主要依据了乘法分配律三位数乘两位数把三位数分别乘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再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也是依据了乘法分配律。小学数学里,计算教学在前,运算律教学在后,计算方法不从运算律推出,是考虑了学生年龄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王振方:在教学运算律以后,如果再认计算法则,还会有深一层的理解。运算律是继续教学某些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如,几个分数连乘,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各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可以互相交叉约分。尤其是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既提高了解決计算问题的效率,更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邵惠芳:运算律是高度概括的运算知识,是在大量的计算现象中归纳出来的数学内容。运算律是加法、乘法计算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经过演绎推理能够运用到具体的计算中去,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十分有益。所以,教学运算律需要联系实际,从现实的解题活动中得出运算规律。
许筱华:数学运算律不仅要解释数学规律,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意义,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习中通过同桌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納、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谢荣贵:要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运算律。体验简便运算,培养主动应用运算律的意识。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联系乘法分配律,探索相遇问题的解法。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陈海斌)
本单元研究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基础,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乘法的运算律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乘法的前两个运算律与加法交換律和结合律类似,也是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等式,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归纳出乘法运算律。乘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乗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也经常要用到。因此,这些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些规律性知识进行探讨,自觉应用,并在应用中加以巩固。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内容是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含义上。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环节,可以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找出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系的,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2.动手操作法:在推导乘法交換律环节时,可让学生用小石子或火柴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3.游戏法:在巩固知识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游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运算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一、二、三年级的学习中,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学好本单元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抓住问题,尝试解问题,感悟知识的形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