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岗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材分析研讨
发布时间:2020-07-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蒋建军

洛阳中心小学各学科组学习研讨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

2020.3.20

活动地点

线上

主持

蒋建军

记录

尤玲琦

活动名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材分析研讨

出席成员

全体四年级数学老师

活动仪程

1.布置本次线上研讨任务。

2.各成员对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3.部署下周研讨任务: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

活动记录:
王振方:教学使用计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苏教版教材在整数四则计算(口算、笔算、估算)和混合运算的教学结束后,适时安排使用计算器的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两个目的。本单元的计算内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探索规律的内容结合使用计算器进行一步计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分散安排。

许筱华:让学生在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键。计算器在生活中已经比较普及,很多学生都见过计算器。教材结合两张购物的照片,让学生知道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学生拿到计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诉同伴自己对计算器的一些了解。教材在简单介绍计算器上的显示器键盘之后,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通过玩,初步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键。首先是找到开机和关机的键、试一试怎样开机、怎样关机。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键,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知道了哪些键,有什么作用。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着重认识0~9共十个数字键,+、、×÷四个运算键以及让计算器显示得数的等号键。学生了解这些键的功能后,就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
陈海斌:由易到难,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第100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例题中的38+2730×l8都是较小数的计算,这里选择较小的数有三个原因,是较小的数能很快输入计算器,不容易输错数字;二是这些题都能口算,可以验证计算器计算的得数是正确的,从而对计算器产生信任:三是能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省力。想想做做里有较大数的四则计算,包括学生以前没有进行的位数加、减计算,三位数乘两、三位数,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等。通过这些计算练习,能够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的。第102页例题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材考虑到学生的计算器功能不完全相同,有些计算器能识别运算顺序,有些计算器不能识别。例题立足于使用没有识别运算顺序功能的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指导学生按运算顺序在计算器上分步计算。第一步先算式题中的乘法,并把积记录下来:第二步再按清除键消去计算器上前面的积后,计算式题里的减法,得到最后的结果。至于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安排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器计算。对于能识别运算顺序的计算器,教材通过第102页的底注告诉学生,可以根据算式的书写顺序直接按键,不必按运算顺序按键。
蒋建军: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归纳推理、类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教材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许多成组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同组算式中的规律。如第101页第4发现规律的过程是开展合情推理的过程。发现规律首先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寻找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归纳是提炼、总结规律的思维活动,要经历由表及里地抽取规律性数学内容的思维过程。发现的规律可以在交流中讲出来,也可以通过接着再写几个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表现出来。如果让学生讲述发现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大致说对了就可以,并且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庄洁: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里的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三个栏目有相同的学习方法,都是从较小的、能操作的、易理解的数量开始,通过一步一步推算,得出数1亿本练习簿用的时间、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1亿拉大米的重量。在具体情境和推算活动中体会1亿有多大,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推算是在表格里进行的,练习簿的本数、小朋友的人数、大米的粒数的未尾每次添上一个0”,相应的时间秒数、长度米数、重量克数也同时在末尾添上一个“0”。学生进行这样的推算并不困难,只要细心些,不漏写或多写“0”就可以了。如果把写数和读数结合起来,一边推算,同时读一读写出来的数,能减完成推算以后,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把数1亿本练习德用的秒数换算成大约是3年时间,把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长度换算成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把13亿粒大米的克数换算成可供一个人吃大约223年。通过这些换算,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体会就丰富了、具体了。

谢荣贵: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具体的活动认识计算器。计算器的认识及其使用,对学生来说并不十分陌生,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有机会接触计算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探索并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认识计算器之后,教材先安排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四则运算,再安排用计算器计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例题以数目较小、相对容易的计算为主,更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和探索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体会用计算器计算具有准确、方便、快捷的特点,产生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练习中则以数目较大的计算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和计算,巩固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形成必要的技能,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特点,体验学习计算器的价值。
尤玲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计算器
的引入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研究和探索数学规律的空间,使一些有趣的、有关计算的简单规律得以成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素材。为了让学生切实经历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教材专门安排例题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归纳等具体的活动,主动发现并描述有关计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帮助学生感悟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增强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此外,在练习中也安排一定数量的类似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以及探索并归纳规律的过程。
邵慧芳:重视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随
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
的工具,并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便利。教材十分重视通过具体的实例,引
导学生体会计算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计算器的实用价值。例如,在练习七
中,先后安排了绕地球一周旅行、装备学校多媒体教室、分析篮球队员身高数据等实际
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借助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拓展解决问题的空间,体会计算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